|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3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 第12页 |
|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 第14-15页 |
| ·污泥的厌氧消化 | 第15-17页 |
| ·ASBR的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 ·ASBR的运行原理 | 第17-18页 |
| ·ASBR的特点 | 第18-19页 |
| ·ASBR运行影响因素(操作条件) | 第19-23页 |
| ·ASBR运行效果监测指标 | 第23-26页 |
| ·ASBR的应用研究 | 第26-29页 |
| ·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 第29-37页 |
|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 | 第29页 |
| ·群落水平生理学指纹方法(CLPP) | 第29-30页 |
| ·生物标记物方法 | 第30-32页 |
|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2-34页 |
| ·FISH技术 | 第34-3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7页 |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 第2章 16S rDNA的PCR-DGGE群落结构解析方法的建立 | 第39-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 ·试验药品及设备 | 第39-41页 |
| ·试验药品 | 第39-40页 |
| ·试验设备 | 第40-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45页 |
| ·DNA提取 | 第41-42页 |
| ·PCR扩增反应 | 第42-44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 | 第44-4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 ·DGGE条件的优化 | 第45-48页 |
| ·PCR-DGGE群落结构解析方法的重现性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启动阶段的微生物特性 | 第49-70页 |
| ·试验部分 | 第49-50页 |
| ·试验装置 | 第49页 |
| ·常规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49-50页 |
| ·中温ASBR的快速启动方法与特性 | 第50-58页 |
| ·污泥性质 | 第50页 |
| ·中温ASBR的序批式启动方法 | 第50-51页 |
| ·产气量 | 第51-52页 |
| ·pH值和碱度 | 第52-53页 |
| ·反应器出泥COD | 第53页 |
| ·微生物形态 | 第53-54页 |
| ·微生物种群结构 | 第54-58页 |
| ·高温ASBR的快速启动方法与特性 | 第58-68页 |
| ·污泥性质 | 第58-59页 |
| ·高温ASBR的梯度升温启动方法 | 第59页 |
| ·产气量 | 第59-60页 |
| ·pH值与碱度 | 第60-61页 |
| ·反应器出泥COD | 第61页 |
| ·微生物形态 | 第61-62页 |
| ·微生物种群结构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4章 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典型负荷下的微生物特性 | 第70-89页 |
| ·典型工艺特性下ASBR处理效率 | 第70-72页 |
| ·微生物形态的比较 | 第72-75页 |
| ·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 第75-80页 |
| ·真细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 第75-77页 |
| ·古细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 第77-80页 |
| ·污泥内层和外层胞外聚合物 | 第80-87页 |
| ·实验样品 | 第81页 |
| ·测定方法 | 第81-83页 |
| ·LB-EPS和TB-EPS的提取方法 | 第81页 |
| ·多糖的测定 | 第81-82页 |
| ·蛋白质和腐殖酸的测定 | 第82-83页 |
| ·结果讨论 | 第83-87页 |
| ·污泥负荷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研究 | 第83-85页 |
| ·污泥负荷对LB-EPS和TB-EPS的影响研究 | 第85-87页 |
| ·污泥活性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5章 ASBR微生物群落的T-RFLP、FISH方法解析 | 第89-99页 |
| ·试验材料 | 第89页 |
| ·试验方法 | 第89-94页 |
| ·T-RFLP分析方法 | 第89-91页 |
| ·DNA提取(详见第二章) | 第89页 |
| ·PCR扩增反应(详见第二章) | 第89页 |
| ·酶切 | 第89页 |
| ·脱盐纯化 | 第89-90页 |
| ·毛细管电泳及检测 | 第90-91页 |
| ·FISH分析方法 | 第91-94页 |
| ·FISH探针 | 第91页 |
| ·玻片处理及药品配制 | 第91-93页 |
| ·杂交步骤 | 第93-9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94-97页 |
| ·样品的T-RFLP图谱分析 | 第94-96页 |
| ·FISH技术监测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结论和建议 | 第99-102页 |
| 结论 | 第99-101页 |
| 建议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