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及其后续处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焦化废水的来源、组成、特征及其危害 | 第10-14页 |
| ·焦化废水的来源及其组成 | 第10-11页 |
| ·焦化废水的特征与危害 | 第11-14页 |
| ·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8页 |
| ·焦化废水的预处理 | 第14页 |
| ·焦化废水的物化处理 | 第14-15页 |
| ·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 | 第15-18页 |
| ·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与新技术发展 | 第18-23页 |
| ·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8-21页 |
| ·焦化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发展 | 第21-23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 | 第25-41页 |
| ·实验装置与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 ·实验流程图 | 第25页 |
| ·实验装置实物图 | 第25-27页 |
| ·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生物处理过程中各项工况参数的监测 | 第27-31页 |
| ·焦化废水中氮和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考察及分析 | 第31-39页 |
| ·焦化废水中氮的去除与分析 | 第31-37页 |
|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与分析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SMBR与CAS混合液特性比较 | 第41-56页 |
|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实验装置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SMBR与CAS混合液物理特性比较 | 第41-47页 |
| ·混合液的污泥浓度、产泥率和沉降性能 | 第41-44页 |
| ·混合液污泥粘度和反应器出水粘度 | 第44-46页 |
| ·污泥颗粒粒径分布 | 第46-47页 |
| ·SMBR与CAS混合液生物特性比较 | 第47-52页 |
| ·污泥活性 | 第47-49页 |
| ·生物种类及污泥代谢生成产物 | 第49-52页 |
| ·SMBR与CAS混合液过滤阻力特性比较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焦化废水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的后续处理 | 第56-72页 |
| ·焦化废水生物出水现状和后续处理方法 | 第56-57页 |
| ·活性炭吸附处理 | 第57-59页 |
| ·吸附概念与机理 | 第57页 |
| ·试验器材、方法和处理效果 | 第57-59页 |
| ·混凝沉淀处理 | 第59-65页 |
| ·混凝机理、实验药品及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 ·混凝效果及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 ·FENTON氧化法 | 第65-70页 |
| ·Fenton氧化机理、实验药品及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Fenton氧化效果及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建议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