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方言“可VP”疑问句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零 绪言 | 第8-16页 |
·题目缘起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 第14页 |
·本文语料来源 | 第14-16页 |
壹 “可VP”问句的句法表现 | 第16-29页 |
·阜阳方言“可 VP”问句的几种形式 | 第16-22页 |
·一般性“可 VP”问句 | 第17-18页 |
·附加式“可 VP”问句 | 第18-19页 |
·混合式“可 VP”问句 | 第19-22页 |
·“可 VP”的句法分布 | 第22-23页 |
·状语与“可”的句法位置 | 第23-26页 |
·述补结构中的“可 VP”形式 | 第26-29页 |
·不带“得”的述补结构 | 第26页 |
·带“得”的述补结构 | 第26-27页 |
·带“得”的述补结构的歧义现象 | 第27-29页 |
贰 “可 VP”问句的语义特征 | 第29-49页 |
·“可”的疑问功能 | 第29-35页 |
·疑问焦点 | 第29-31页 |
·“可 VP”问句的疑问焦点 | 第31-32页 |
·“可”的疑问辖域 | 第32-34页 |
·分化歧义结构 | 第34-35页 |
·“可VP”问句“体”的时态差异 | 第35-45页 |
·关于“体” | 第35-37页 |
·“可 VP”问句的“体” | 第37-42页 |
·疑问语气词的功能 | 第42-45页 |
·“VP”的性质 | 第45-49页 |
·VP=动词性成分 | 第45-47页 |
·VP=形容词性成分 | 第47-49页 |
叁 “可 VP”问句的特殊用法考察 | 第49-58页 |
·发问词—“可” | 第49-51页 |
·可有、可有啥 | 第49页 |
·可犯着、可作兴 | 第49-50页 |
·可有介事 | 第50页 |
·可是 | 第50-51页 |
·“可+NP”问句形式 | 第51-53页 |
·“可是”问句与“是不是”问句 | 第53-54页 |
·后置的“可” | 第54-58页 |
肆 “可 VP”问句的历时考察和共时比较 | 第58-76页 |
·“可 VP”问句的历时考察 | 第58-65页 |
·“可”的来源 | 第58-59页 |
·“可 VP”问句的形成和发展 | 第59-61页 |
·阜阳方言“可 VP”问句探源 | 第61-65页 |
·“可 VP”问句的共时比较 | 第65-76页 |
·与普通话的比较 | 第65-71页 |
·与安徽其他方言“可 VP”问句的比较 | 第71-73页 |
·与吴语反复问句的比较 | 第73-76页 |
伍 阜阳方言疑问句基本构架 | 第76-82页 |
·阜阳方言疑问句系统 | 第76-78页 |
·“可 VP”问句的归属 | 第78-79页 |
·阜阳方言“可 VP”问句的类型学意义 | 第79-82页 |
·共性—其他方言的“F-VP”句式 | 第79-80页 |
·个性—阜阳方言“可 VP”问句的类型学蕴含 | 第80-82页 |
陆 结语 | 第82-84页 |
附录 阜阳方言的语音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