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光学三维传感概述 | 第10-12页 |
·相位测量轮廓术概述 | 第12-14页 |
·相位测量轮廓术测量原理 | 第12-13页 |
·相位测量轮廓术测量步骤 | 第13-14页 |
·相位展开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相位展开技术及其面临的困难 | 第14-15页 |
·相位展开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位展开的残差与质量图 | 第17-26页 |
·二维相位展开问题的基本假设及Itoh 算法 | 第17-20页 |
·二维相位展开问题的基本假设 | 第17-18页 |
·Itoh 相位展开方法 | 第18-20页 |
·残差 | 第20-23页 |
·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 第20-21页 |
·残差点的定义 | 第21-22页 |
·残差定理 | 第22-23页 |
·质量图 | 第23-25页 |
·几种常用的质量图 | 第23-25页 |
·结合边缘检测信息的质量图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与路径有关的相位展开算法 | 第26-35页 |
·路径积分相位展开算法 | 第26-31页 |
·Goldstein 分支阻断算法 | 第26-27页 |
·质量导引算法 | 第27-28页 |
·掩模阻断算法 | 第28-29页 |
·Flynn 最小不连续算法 | 第29-31页 |
·网络流(网络规划)算法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基于最小范数的相位展开技术研究 | 第35-57页 |
·最小L~p 范数相位展开思想 | 第35-38页 |
·非加权最小二乘 | 第38-41页 |
·基于DCT 的非加权最小二乘相位展开算法 | 第39-40页 |
·基于FFT 的非加权最小二乘相位展开算法 | 第40-41页 |
·加权最小二乘 | 第41-45页 |
·Picard 迭代算法 | 第42-43页 |
·PCG 即预处理共轭梯度算法 | 第43-45页 |
·基于改进质量图的加权最小二乘相位展开算法 | 第45-49页 |
·基于改进相位导数偏差质量图的PCG 算法相位展开结果 | 第46-48页 |
·基于改进最大相位梯度质量图的PCG 算法相位展开结果 | 第48-49页 |
·基于不同质量图的不同算法比较 | 第49-56页 |
·对仿真数据的相位展开 | 第50-54页 |
·对实际数据的相位展开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泊松方程和加权泊松方程的矩阵模型推导 | 第57-63页 |
·离散泊松方程的矩阵模型推导 | 第57-61页 |
·离散加权泊松方程的矩阵模型推导 | 第61-63页 |
第6章 测量系统标定技术 | 第63-70页 |
·系统标定方法 | 第63-64页 |
·Z 坐标标定方法 | 第64页 |
·X 和Y 坐标标定方法 | 第64-66页 |
·基于两段神经网络的X 和Y 标定过程 | 第66-69页 |
·BP 网络设计 | 第66页 |
·RBF 网络设计 | 第66-67页 |
·基于BP 和RBF 结合的PMP 系统面内标定 | 第67页 |
·标定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