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14-16页 |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 第15-16页 |
·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 | 第16-20页 |
·水产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第16-17页 |
·水产养殖废水主要的水质指标 | 第17-19页 |
·养殖废水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的比较 | 第19-20页 |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 第20-29页 |
·物理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生物处理方法 | 第23-29页 |
·水生环境中细菌与微藻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 第29-31页 |
·细菌和微藻的相互关系 | 第29-31页 |
·细菌和微藻相互关系的应用研究 | 第31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优势微生物的筛选 | 第33-49页 |
·试验微生物作用机理 | 第33-34页 |
·光合细菌 | 第33页 |
·芽孢杆菌 | 第33-34页 |
·硝化细菌 | 第34页 |
·藻类 | 第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9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4-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加入不同菌种后各试验组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9-44页 |
·加入不同藻种后个试验组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利用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 | 第49-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49-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DO)的影响 | 第52-53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COD_(Cr))的影响 | 第53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NH_4~+-N)的影响 | 第53-54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NO_2~--N)的影响 | 第54-55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NO_3~--N)的影响 | 第55页 |
·菌-藻体积比对ρ(DP)的影响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菌藻数量比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 | 第56页 |
·菌-藻系统对养殖水体微生物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固定化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 第58-72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固定微生物的材料 | 第58-59页 |
·固定微生物的方法 | 第59-60页 |
·固定化微生物原理 | 第60-61页 |
·吸附法原理 | 第60页 |
·包埋法原理 | 第60-6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1-66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62-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不同方法对pH值的影响 | 第66页 |
·不同方法对ρ(DO)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方法对ρ(COD_(Cr))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方法对ρ(TN)的影响 | 第68页 |
·不同方法对ρ(NH_4~+-N)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方法对ρ(NO_3~--N)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方法对ρ(TP)的影响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