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的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人工湿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人工湿地技术理论基础 | 第24-52页 |
·人工湿地的基本概念 | 第24-26页 |
·人工湿地的由来 | 第24-25页 |
·人工湿地的定义 | 第25-26页 |
·人工湿地的特点 | 第26页 |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26-31页 |
·根据植物的存在状态分类 | 第26-30页 |
·浮水植物系统 | 第27-28页 |
·沉水植物系统 | 第28页 |
·挺水植物系统 | 第28-30页 |
·浮叶植物系统 | 第30页 |
·根据布水方式分类 | 第30-31页 |
·人工湿地的构造 | 第31页 |
·人工湿地技术的功能和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人工湿地的功能 | 第31-32页 |
·人工湿地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自身因素 | 第32-34页 |
·运行参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5页 |
·人工湿地的优缺点分析 | 第35-39页 |
·人工湿地的优点 | 第35-38页 |
·高效率 | 第36-37页 |
·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技术 | 第37页 |
·低能耗 | 第37页 |
·处理量灵活 | 第37页 |
·处理效果好 | 第37-38页 |
·人工湿地的缺点 | 第38-39页 |
·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 | 第38页 |
·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 第38页 |
·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 | 第38-39页 |
·处理机理、工艺设计、影响因素等难以确定 | 第39页 |
·运行周期较长 | 第39页 |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 | 第39-43页 |
·悬浮物 | 第40页 |
·有机物 | 第40-41页 |
·脱氮 | 第41-43页 |
·除磷 | 第43页 |
·金属 | 第43页 |
·潜流人工湿地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3-52页 |
·初步确定湿地面积 | 第43-44页 |
·长宽比和水头损失 | 第44-45页 |
·表面负荷率 | 第45页 |
·水力传导率 | 第45-47页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47-48页 |
·进、出水口设计以及床体设计 | 第48-50页 |
·湿地植物的选择与作用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的技术研究 | 第52-58页 |
·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机理研究 | 第52-54页 |
·氨的挥发 | 第52页 |
·氨化作用 | 第52-53页 |
·硝化反硝化作用 | 第53页 |
·植物吸收 | 第53-54页 |
·基质吸附 | 第54页 |
·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 | 第54-58页 |
·温度 | 第54页 |
·溶解氧 | 第54-55页 |
·pH值 | 第55页 |
·介质 | 第55-56页 |
·植物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提高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的途径 | 第58-76页 |
·改变pH值对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8-61页 |
·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进水水质 | 第59页 |
·实验运行过程及条件 | 第59页 |
·测定方法 | 第59页 |
·不同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 第61页 |
·更换介质填料对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1-71页 |
·介质填料的性质 | 第62-68页 |
·灰漠土 | 第62-63页 |
·灰棕漠土 | 第63-64页 |
·高炉渣 | 第64-65页 |
·沸石 | 第65-67页 |
·砾石 | 第67页 |
·河砂 | 第67-68页 |
·陶粒 | 第68页 |
·介质填料特性分析 | 第68页 |
·介质填料对氨氮吸附性能分析结果 | 第68-70页 |
·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进水水质 | 第69页 |
·实验运行过程及条件 | 第69页 |
·测定方法 | 第69页 |
·不同介质填料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 第70-71页 |
·不同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71-76页 |
·水生植物的性质 | 第71-73页 |
·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原则 | 第71-72页 |
·具有抗逆性原则 | 第72页 |
·适地适种原则 | 第72页 |
·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物种原则 | 第72页 |
·收割容易,易于管理原则 | 第72页 |
·综合利用价值高原则 | 第72-73页 |
·美化景观作用原则 | 第73页 |
·不同水生植物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分析 | 第73页 |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工作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