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内隐社会认知 | 第12-21页 |
·内隐社会认知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12-13页 |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 | 第13-16页 |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改变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 | 第19-21页 |
·学习观 | 第21-24页 |
·一般学习观 | 第21-22页 |
·具体学科学习观 | 第22页 |
·具体学科观的研究 | 第22-23页 |
·内隐学科观研究 | 第23-24页 |
·选题的角度 | 第24-25页 |
·创新之处 | 第24页 |
·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设计 | 第25-3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研究被试 | 第27页 |
·实验设计 | 第27-30页 |
·研究工具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 实验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内隐英语认知研究 | 第31-41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研究被试 | 第31-32页 |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研究设计 | 第32页 |
·研究步骤 | 第32-34页 |
·统计处理 | 第34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小学高年学生消极内隐英语认知存在性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性别被试内隐英语认知IAT效应差异检验 | 第35-38页 |
·三种LAT效应之间的相关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3 实验二 高中生内隐英语认知研究 | 第41-55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研究被试 | 第41-42页 |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研究设计 | 第42页 |
·研究步骤 | 第42-44页 |
·统计处理 | 第44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高中生消极内隐英语认知存在性分析 | 第44-46页 |
·不同性别、科类被试内隐英语认知IAT效应差异检验 | 第46-52页 |
·英语学习成绩与内隐英语认知相关性分析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4 实验三 高中生内隐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干预研究 | 第55-59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5页 |
·研究方法 | 第55-57页 |
·研究被试 | 第55页 |
·研究工具 | 第55-56页 |
·研究设计 | 第56页 |
·研究步骤 | 第56-57页 |
·统计处理 | 第57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5 总结 | 第59-62页 |
·总的讨论 | 第59页 |
·总的结论 | 第59-60页 |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小学生内隐认知研究材料 | 第65-67页 |
附录B 高中生内隐认知研究材料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