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实践与完善
摘要 | 第1-7页 |
一、刑事法律援助概述 | 第7-14页 |
(一) 刑事法律援助概念 | 第7-9页 |
(二) 刑事法律援助的价值 | 第9-10页 |
1、是实现平等的要求 | 第9页 |
2、是保障人权的要求 | 第9页 |
3、是维护控辩平衡,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 | 第9-10页 |
4、是保证判决顺利执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 | 第10页 |
5、是社会文明进步、法制现代化的标志 | 第10页 |
(三) 刑事法律援助的模式 | 第10-14页 |
1、社会律师模式 | 第11页 |
2、公职律师模式 | 第11-12页 |
3、混合模式 | 第12页 |
4、非律师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模式 | 第12-14页 |
二、英美日各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简介 | 第14-18页 |
(一) 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第14-15页 |
(二) 美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第15-16页 |
(三) 日本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第16-18页 |
三、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第18-27页 |
(一) 立法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18-22页 |
1、立法状况 | 第18-19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二)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1、法律援助机构定性不清 | 第22页 |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援助缺乏重视 | 第22-23页 |
3、人民法院不依据法定程序进行指定 | 第23页 |
4、受援阶段单一,律师介入诉讼时间太晚 | 第23-24页 |
5、刑事法律援助覆盖面窄 | 第24-25页 |
6、法律援助经费不足,辩护质量低 | 第25-27页 |
四、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 第27-33页 |
(一) 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体系 | 第27-29页 |
1、在《宪法》中明确公民有获得刑事法律援助的权利 | 第27页 |
2、制定《法律援助法》 | 第27页 |
3、在刑事诉讼法中作配套规定,形成完整的体系 | 第27-29页 |
(二) 完善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建设 | 第29-30页 |
(三) 完善法律援助经费支出结构 | 第30页 |
(四) 完善刑事法律援助质量控制体系 | 第30-33页 |
1、限定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主体资格 | 第31页 |
2、加强刑事法律援助人员的服务意愿 | 第31-32页 |
3、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审查制度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