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DDoS攻击的新型密钥交换协议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DDoS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方信任主体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IKE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IKE逻辑证明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研究的特色 | 第15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DoS/DDos攻击简介 | 第16-20页 |
·DoS攻击概述 | 第16-17页 |
·DoS攻击定义 | 第16页 |
·DoS攻击原理 | 第16-17页 |
·DoS攻击的危害 | 第17页 |
·DDoS攻击 | 第17-19页 |
·DDoS攻击概述 | 第17页 |
·DDoS攻击分类 | 第17-18页 |
·DDoS攻击原理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密钥交换协议简介 | 第20-31页 |
·IKE简介 | 第20-25页 |
·IKE相关知识 | 第20-22页 |
·第一阶段交换 | 第22-25页 |
·第二阶段交换 | 第25页 |
·IKEv2简介 | 第25-28页 |
·IKEv2的主要变化 | 第26页 |
·IKEv2可靠性措施 | 第26-28页 |
·JFK协议简介 | 第28-30页 |
·JFK协议的符号表示 | 第28-29页 |
·JFKi协议 | 第29-30页 |
·JFKr协议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SVO逻辑的分析研究与改进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页 |
·SVO逻辑简介 | 第31-34页 |
·符号语义说明 | 第31-32页 |
·SVO逻辑的特殊记号 | 第32页 |
·SVO逻辑的基本结构 | 第32-34页 |
·SVO逻辑改进与扩展 | 第34-36页 |
·SVO逻辑改进 | 第34页 |
·SVO逻辑扩展 | 第34-36页 |
·SVO+逻辑定义 | 第36-37页 |
·实例验证 | 第37-44页 |
·IKE协议缺陷分析 | 第37-40页 |
·IKEv2协议缺陷分析 | 第40-43页 |
·JFK协议缺陷分析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第5章 防御DDoS攻击的TKE协议设计 | 第45-59页 |
·引言 | 第45页 |
·可信任第三方 | 第45-46页 |
·可信任密钥交换协议 | 第46-55页 |
·设计思想 | 第46页 |
·设计目标 | 第46-48页 |
·消息格式 | 第48-51页 |
·TKE协议模型 | 第51-55页 |
·安全分析 | 第55-58页 |
·双方身份保护 | 第55页 |
·拒绝服务攻击 | 第55-56页 |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第56页 |
·中间人攻击 | 第56-57页 |
·完美向前保密 | 第57页 |
·协议性能比较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防御DDoS攻击的TKE协议形式化证明 | 第59-73页 |
·引言 | 第59页 |
·分析步骤 | 第59页 |
·协议处理 | 第59-61页 |
·TKE预期的证明目标 | 第61-63页 |
·TKE协议的前提条件和假设 | 第63-65页 |
·TKE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 第65-72页 |
·TKE协议的常规证明 | 第65-71页 |
·双方通信实体防身份信息泄漏 | 第71-72页 |
·防御DDoS攻击 | 第72页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