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直坡路段车辆二维碰撞模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车辆二维碰撞事故分析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车辆二维碰撞事故分析的方法第17-18页
   ·车辆二维碰撞动力学基本理论第18-20页
     ·车辆碰撞过程的力学特点第18-19页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理第19页
     ·角动量定理第19页
     ·动能定理第19-20页
   ·直坡路段车辆二维碰撞运动过程分析第20-23页
     ·车辆二维碰撞过程及假设第20-21页
     ·车辆平面运动的分解第21-22页
     ·车辆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车辆二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第24-33页
   ·碰撞车辆的弹性恢复系数第24-25页
   ·塑性变形量与能量损失第25-27页
     ·三角形变形的能量损失第26页
     ·矩形变形的能量损失第26页
     ·梯形变形的能量损失第26-27页
   ·车辆二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第27-29页
   ·案例分析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车辆二维碰撞运动轨迹模型第33-48页
   ·Gim轮胎受力模型第33-37页
     ·轮胎理论滑移特性第33-34页
     ·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第34-35页
     ·附着域和滑移域第35-36页
     ·轮胎弹性特性第36页
     ·轮胎模型力特性第36-37页
   ·碰撞车辆的受力分析第37-43页
     ·坐标系的建立第37-38页
     ·质心位置的确定第38-39页
     ·车辆受力模型第39-43页
   ·二维碰撞运动微分方程第43-45页
   ·初始条件的确定第45-47页
     ·附着系数的确定第45页
     ·转动惯量的计算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车辆二维碰撞模型的数值求解第48-57页
   ·车辆碰撞模型的求解步骤第48-49页
   ·轨迹误差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车辆二维碰撞模型的基本假设第50-51页
   ·案例分析第51-55页
     ·案例一第51-53页
     ·案例二第53-55页
   ·模型评价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轮驱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ADAMS和遗传算法的汽车悬架系统优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