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8-10页 |
·课题的缘起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基础 | 第10-11页 |
·既有的遗址保护理念与原则 | 第10页 |
·既有遗址展示理念与原则 | 第10-11页 |
·国内外遗址展示实践 | 第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遗址保护与展示理念、原则的发展与相关实践 | 第13-34页 |
·欧洲遗址保护、展示理念的发展与相关国际共识 | 第13-20页 |
·从19 世纪到《雅典宪章》的欧洲古建筑与遗址保护理念 | 第13-14页 |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的古建筑和遗址保护国际共识 | 第14-16页 |
·遗址展示观念的强化及相关原则 | 第16-20页 |
·国外主要遗址展示实践的特点 | 第20-27页 |
·各国遗址展示实践概况 | 第20页 |
·欧美的遗址展示特点 | 第20-24页 |
·日本的遗址展示特点 | 第24-27页 |
·我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与实践 | 第27-32页 |
·各种保护法规、条例的完善与遗址公园的建立 | 第27-28页 |
·大遗址展示的研究与实践 | 第28-32页 |
·国内外经验与我国仍须解决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联系于展示要求的大遗址价值评估 | 第34-41页 |
·联系于展示要求建立我国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的意义 | 第34-36页 |
·遗址概念 | 第34-36页 |
·遗址分类 | 第36页 |
·价值评估 | 第36-41页 |
·历史价值 | 第36-37页 |
·科学价值 | 第37-38页 |
·审美价值 | 第38-39页 |
·现实经济与社会文化价值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大遗址的展示利用 | 第41-49页 |
·“阐释和展示”宪章的指导性意义 | 第41-45页 |
·阐释与展示释义 | 第41-43页 |
·“阐释和展示”宪章的七项基本原则与目标 | 第43-45页 |
·大遗址展示方式分类与应用 | 第45-47页 |
·解说系统的完善 | 第47-48页 |
·利用重大事件提高遗址的知名度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圆明园遗址展示的再探索 | 第49-72页 |
·项目背景介绍 | 第49-53页 |
·遗址概况 | 第50页 |
·文物遗存现状 | 第50-52页 |
·考古勘察与考古挖掘现状 | 第52页 |
·遗址保护展示现状 | 第52-53页 |
·圆明园遗址专项展示规划 | 第53-59页 |
·基于展示要求的价值评估 | 第53-55页 |
·展示原则 | 第55页 |
·全园整体展示框架 | 第55-56页 |
·功能分区 | 第56-57页 |
·展示方式引导 | 第57-58页 |
·展示设施规划 | 第58-59页 |
·文化发展规划 | 第59页 |
·具体深入案例——“武陵春色” | 第59-65页 |
·项目概况 | 第59-60页 |
·景区价值评估 | 第60-61页 |
·现状与保护展示模式 | 第61-65页 |
·具体深入案例——“蓬岛瑶台” | 第65-72页 |
·项目概况 | 第65页 |
·景区价值评估 | 第65-66页 |
·“蓬岛瑶台”遗址展示规划 | 第66-68页 |
·蓬岛瑶台建筑群“搭彩”再现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