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山东邹城孟庙、孟府、孟林建筑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第9页
   ·孟庙、孟府、孟林概述第9-12页
   ·已有研究成果回顾第12-17页
     ·孟子生平及思想研究第12-14页
     ·“三孟”相关史料的整理、点校与研究第14-15页
     ·基于“三孟”史料的研究第15-16页
     ·明清官式及山东周边地区建筑做法研究第16页
     ·与“三孟”建筑相关个案研究第16页
     ·“三孟”建筑相关制度研究第16-17页
   ·已有研究的空白之处第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第19-27页
   ·邹城自然区位环境第19页
   ·邹城地理环境第19-23页
   ·邹城沿革第23页
   ·“三孟”建造的文化背景第23-27页
     ·“三孟”相关制度研究第23-25页
     ·“三孟”修建的社会背景第25-27页
第三章 孟庙建筑沿革第27-45页
   ·宋、金两朝:孟庙初创期第28-29页
   ·元代:孟庙格局初步奠定第29-32页
     ·至元年间孟庙院落增为四进第29-30页
     ·元贞元年孟庙格局初定第30-32页
   ·明代:孟庙扩建、规制确定第32-36页
     ·洪武初年:儒学兴盛、孟庙修缮频繁第32页
     ·弘治年间:厘定祀典,孟庙修建达到高峰、格局确定第32-35页
     ·嘉靖年间孔庙祀典下调,孟庙修建延滞第35-36页
   ·清:儒学影响不断扩大、孟庙建筑格局日趋完善第36-40页
     ·清朝孟庙修缮修缮第36-37页
     ·清朝孟庙格局较明朝之变化第37-39页
     ·清朝孟庙建筑沿革相关问题探讨第39-40页
   ·近代:南京政府及日伪统治时期的孟庙建设第40-43页
   ·建国后:文物保护事业日趋完善下的孟庙保护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孟庙总体布局与规划手法分析第45-59页
   ·孟庙现状第45页
   ·孟庙建筑环境分析第45-49页
     ·古树、苍碑、古建筑——孟庙场所精神营造三要素第45-49页
   ·孟庙建筑布局分析第49-59页
     ·“妻从夫贵、子从父贵、父以子贵”封建伦常关系在孟庙建筑布局的体现第49页
     ·祭祀活动与孟庙建筑布局分析第49-51页
     ·孟庙院落纵轴线在承圣门处转折原因分析第51-52页
     ·儒家祭祀体系建筑平面布局分析第52-59页
第五章 孟庙单体建筑形制第59-76页
   ·中路建筑第59-71页
     ·棂星门(亚圣坊)第59页
     ·继往圣、开来学坊第59页
     ·亚圣庙坊(棂星门)第59-61页
     ·泰山气象门(仪门)第61-62页
     ·承圣门第62-63页
     ·知言门、养气门第63-64页
     ·亚圣殿第64-67页
     ·两庑第67-69页
     ·寝殿第69-70页
     ·康熙碑亭第70页
     ·乾隆碑亭第70-71页
   ·东路启圣殿院落第71-73页
   ·西路致严堂院落第73-74页
   ·亚圣坊第74-76页
第六章 孟府、孟林第76-98页
   ·孟府第76-90页
     ·孟府与孔府关系阐述第76-78页
     ·孟府建筑沿革第78-80页
     ·孟府建筑群功能、布局分析第80-81页
     ·孟府单体建筑形制第81-90页
   ·孟林第90-98页
     ·孟林建筑沿革第90-94页
     ·孟林现状及特点分析第94-98页
第七章 从邹城“三孟”建筑看济宁地区现存明清建筑法式特征第98-108页
   ·邹城“三孟”建筑特点分析第98-107页
     ·建筑外廊出檐深远第98-100页
     ·屋面举折较大第100页
     ·石檐柱的使用第100-102页
     ·斗拱攒当较为稀疏第102页
     ·平板枋与额枋第102-104页
     ·金字梁的使用第104页
     ·散水第104页
     ·粱头抱槫口做法第104-106页
     ·檐椽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八章 邹城“三孟”价值阐述第108-113页
   ·文化遗产价值论溯源第108页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三孟”价值阐述第108-109页
   ·文物价值第109-112页
     ·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圣地第109页
     ·圣贤后裔袭封优免制度的代表第109-110页
     ·济宁地区明清建筑做法的代表第110页
     ·古代官方圣贤祭祀建筑的代表第110页
     ·“三孟”志谱、档案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110-111页
     ·孟庙场所精神——独特的纪念氛围和艺术效果第111页
     ·“三孟“碑刻蕴含巨大艺术价值第111-112页
   ·社会价值第112-113页
第九章 邹城“三孟”现存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13-117页
   ·“三孟”建筑现存问题第113-114页
   ·“三孟”建筑整治措施第114-115页
     ·日常保养第114页
     ·防护加固第114页
     ·现状修整第114-115页
     ·重点修复第115页
     ·原址重建第115页
   ·“三孟”环境现存问题第115页
   ·环境整治主要措施第115-117页
     ·植物调整第115-116页
     ·孟林环境整治措施第116-117页
第十章 结论第117-119页
   ·文章主要内容第117-118页
   ·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和设想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专著第119-120页
 学位论文第120页
 期刊论文第120-121页
 会议论文第121-122页
附录一:孟庙碑刻分布图第122-123页
附录二:孟府档案第123-13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圆明园遗址展示与利用规划的大遗址展示研究
下一篇:地铁站商业策划与设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