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阎子亨设计作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对象简介第9-10页
   ·前人研究成果第10-13页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3-17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研究过程第13-14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15页
     ·特别说明第15-17页
第二章 建筑设计道路上的多领域历程第17-41页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影响(1891—1912 年)第17-21页
     ·家庭环境熏陶的童年(1891——1900)第17-18页
     ·自幼聪明好学的小学(1900——1907)第18-19页
     ·深受爱国教育的中学(1907——1912)第19-20页
     ·求学于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第20-21页
   ·开创建筑事业时期(1918 年6 月—1950 年4 月)第21-29页
     ·毕业后专职于土木工程师职业(1918 年6 月——1924 年12 月第22-24页
     ·亨大建筑公司工作时期(1925 年3 月——19 2 8 年9 月)第24页
     ·经营中国工程司(1928 年10 月——1950 年5 月)第24-26页
     ·个人深造以及在建筑教育上的奉献第26-27页
     ·自编书籍和材料第27-29页
   ·主要社会活动第29-40页
     ·参与学术团体第29-36页
     ·解放前后从事的天津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第36-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阎子亨的设计作品分析第41-107页
   ·探索时期的建筑作品分析(1925 年3 月——1928 年9 月)第42-50页
     ·亨大建筑公司背景分析与项目背景分析第43-44页
     ·建筑分布分析第44-46页
     ·建筑风格特点分析第46-50页
     ·小结第50页
   ·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作品分析(1928 年10 月——1937 年12 月)第50-72页
     ·建筑分布分析第55-56页
     ·建筑类型分析第56-57页
     ·建筑风格分析第57-72页
     ·小结第72页
   ·专一风格的稳定期作品分析(1938 年1 月——1945 年8 月)第72-81页
     ·建筑分布与类型分析第73-74页
     ·建筑风格分析——娴熟的“流线式”第74-81页
     ·小结第81页
   ·衰退期的设计作品分析(1947 年1 月——1950 年4 月)第81-88页
     ·建筑作品与成套中国工程司工程契约分析第82-87页
     ·测绘敌伪产的工作及其他第87-88页
     ·小结第88页
   ·后续发展时期(1950 年5 月-1973 年)第88-93页
     ·公园建设第89-91页
     ·人民体育馆设计中所做的工作第91-92页
     ·友好里居住小区改建第92-93页
     ·小结第93页
   ·在城市规划与水利方面的工作第93-97页
     ·城市规划第93-96页
     ·水利方面相关工作第96-97页
     ·小结第97页
   ·阎子亨设计作品整体性分析第97-105页
     ·设计数量多第98-100页
     ·住宅专家——以居住建筑为主,多种建筑类型均涉及第100-102页
     ·现代式样的先驱者,并以现代式样为主的朴素设计风格第102-103页
     ·质量坚固耐久第103-104页
     ·注重细节设计和创新第104-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第四章 阎子亨多角度的综合评价第107-121页
   ·从工作态度、生活态度看阎子亨第107-111页
     ·工作上的废寝忘食第107-108页
     ·从家庭藏书以及文章看阎子亨第108-110页
     ·捐献房产第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从工作细节看阎子亨第111-114页
     ·工作中的随身物品第111-112页
     ·残留文字及口述记录的建筑相关技术与理念第112-114页
     ·小结第114页
   ·从周围人们看阎子亨第114-118页
     ·朋友对阎子亨及中国工程司的评价第114-116页
     ·后人对阎子亨的评价第116-117页
     ·学习建筑的晚辈对其评价第117-118页
     ·小结第118页
   ·追悼会与灵堂小传第118-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后记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一)专著第123-128页
 二)连续出版物第128-131页
 三)学位论文第131-133页
 四)报纸文章第133页
 五)档案资料第133-13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5-137页
附录第137-177页
 附录 1 阎子亨设计作品一览表第137-154页
 附录 2 天津市工程师公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第154页
 附录 3 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会刊:《河北省建筑学会开展学术活动、推动学会工作的几点体会》:阎子亨发言稿第154-157页
 附录 4 54 年工作与学习的检查第157-158页
 附录 5 一九五四年:经考绩工作计划第158-159页
 附录 6 董伯川之子董瑞章先生专访第159-161页
 附录 7 中国工程司建筑章程第161-170页
 附录 8 阎子亨手稿《建筑构造学》绪言第170-171页
 附录 9 阎子亨手稿《四十多年来我在建筑工作中的回忆》前言第171-172页
 附录 10 阎子亨之大孙阎洗公先生专访第172-174页
 附录 11 香港大学1915-1916 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第174-175页
 附录 12 阎嘉同女士网络采访第175-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遗产测绘成果表达信息化发展初探
下一篇:结合圆明园遗址展示与利用规划的大遗址展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