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27页 |
导论 | 第27-39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7-3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30-3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4-39页 |
第一章 中国私募证券制度背景解读 | 第39-90页 |
第一节 争论中的证券与私募 | 第39-52页 |
一、证券内涵与外延 | 第39-42页 |
二、溯源私募 | 第42-47页 |
三、私募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47-52页 |
第二节 自发生长的私募证券 | 第52-67页 |
一、美国私募证券新近趋势 | 第52-58页 |
二、中国私募证券三种形式 | 第58-67页 |
第三节 私募证券的制度背景 | 第67-76页 |
一、分析进路:新制度经济学 | 第67-70页 |
二、并非偶然:私募证券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70-76页 |
第四节 私募证券法律规制必要性分析 | 第76-88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77-82页 |
二、事实基础 | 第82-86页 |
三、法律基础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二章 私募证券发行法律制度构造 | 第90-139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发行内涵剖析 | 第90-98页 |
一、证券发行制度一般性分析 | 第90-94页 |
二、私募证券发行之独特性 | 第94-98页 |
第二节 合格投资者:财富,智识,关系 | 第98-115页 |
一、美国“获许投资者”标准演变 | 第98-109页 |
二、填补中国立法缝隙之建议 | 第109-115页 |
第三节 审核制度:豁免注册VS.事后备案 | 第115-120页 |
一、注册制VS.核准制 | 第115-117页 |
二、中国私募发行宜采用备案制 | 第117-120页 |
第四节 信息披露:强制与自愿 | 第120-129页 |
一、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域外经验 | 第121-124页 |
二、规制路径:强制与自愿并举 | 第124-129页 |
第五节 非公开方式:互联网的挑战 | 第129-137页 |
一、美国对“非公开方式”之界定 | 第130-132页 |
二、来自互联网的挑战 | 第132-135页 |
三、中国私募证券发行方式立法思考 | 第135-137页 |
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三章 私募证券转售:限制与流通之平衡 | 第139-188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转售分析框架 | 第139-145页 |
一、证券交易制度基本理论 | 第140-142页 |
二、私募证券转售限制必要性 | 第142-145页 |
第二节 美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演变 | 第145-156页 |
一、Rule 144:“承销商”之安全港规则 | 第146-150页 |
二、第4((1(1/2)))豁免:来自实践的智慧 | 第150-151页 |
三、Rule 144A :QIB 的“特权” | 第151-156页 |
第三节 中国私募证券转售规制检讨与思考 | 第156-166页 |
一、现行制度梳理 | 第156-160页 |
二、立法反思及制度构想 | 第160-166页 |
第四节 中国私募证券转售市场路在何方 | 第166-187页 |
一、美国经验——以PORTAL 为核心 | 第166-179页 |
二、若隐若现的中国私募证券转售市场 | 第179-182页 |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视角下的设想 | 第182-187页 |
小结 | 第187-188页 |
第四章 私募证券法律责任:救济与惩戒 | 第188-232页 |
第一节 理念冲突:“民”“行”孰重? | 第188-197页 |
一、从“重行轻民”到“民行并重” | 第189-194页 |
二、语焉不详的私募证券法律责任 | 第194-197页 |
第二节 民事责任:违约,侵权,缔约过失 | 第197-214页 |
一、三种形式 | 第198-200页 |
二、私募证券民事责任构建 | 第200-214页 |
第三节 本法责任下的私募证券行政责任 | 第214-223页 |
一、不可回避的本法责任 | 第214-219页 |
二、私募证券行政责任个案讨论 | 第219-223页 |
第四节 刑事责任:厘清与非法集资之界限 | 第223-231页 |
一、证券犯罪形态 | 第223-224页 |
二、私募证券与非法集资界限探析 | 第224-231页 |
小结 | 第231-232页 |
第五章 私募证券立法: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为样本 | 第232-277页 |
第一节 私募证券规制目标、原则及境外趋势 | 第232-246页 |
一、目标:投资者保护VS.市场效率 | 第233-236页 |
二、适度规制与统一规制 | 第236-240页 |
三、域外趋势:私募与公募之融合 | 第240-246页 |
第二节 “阳光私募”法律规制现实困境 | 第246-261页 |
一、“阳光私募”法律结构分析 | 第246-251页 |
二、规制现状 | 第251-256页 |
三、现实困境 | 第256-261页 |
第三节 私募基金“入法”:探寻适度的规制边界 | 第261-275页 |
一、美国私募基金监管演变及制度逻辑 | 第261-267页 |
二、中国现行制度检讨与反思 | 第267-269页 |
三、《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九点建议 | 第269-275页 |
小结 | 第275-277页 |
结语 | 第277-280页 |
参考文献 | 第280-29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93-294页 |
后记 | 第294-2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