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著作权刑事保护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0页
导言第20-23页
第一章 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理论基础第23-35页
 第一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之私权与公权辨析第23-28页
  一、著作权刑事保护之权利属性分析第23-25页
  二、著作权刑事保护之正当性分析第25-27页
  三、著作权刑事保护之价值选择分析第27-28页
 第二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之国际化与本土化辨析第28-32页
  一、著作权刑事保护国际化之必然性第28-29页
  二、著作权刑事保护国际化与本土化之辨证性第29-32页
 第三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之强保护与弱保护辨析第32-35页
  一、著作权刑事保护之强保护与弱保护的正确认识第32-33页
  二、著作权刑事保护之强保护与弱保护的政策选择第33-35页
第二章 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35-44页
 第一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35-39页
  一、古代社会原始著作权制度的萌芽第35-36页
  二、近代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36-37页
  三、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第37-39页
 第二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是现实发展的必然第39-44页
  一、国内现实的发展需要对著作权进行刑事保护第40-42页
  二、国际发展的趋势需要对著作权进行刑事保护第42-44页
第三章 当今世界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考察与评论第44-62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著作权的刑事保护第44-49页
  一、英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44-46页
  二、美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46-47页
  三、英美两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评论第47-48页
  四、对我国的启示第48-49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著作权的刑事保护第49-53页
  一、德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49页
  二、法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49-50页
  三、意大利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50-51页
  四、日本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51页
  五、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评论第51-53页
  六、对我国的启示第53页
 第三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著作权的刑事保护第53-57页
  一、香港地区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53-54页
  二、澳门地区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54-55页
  三、台湾地区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第55-56页
  四、我国港澳台地区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评论第56-57页
  五、对我国的启示第57页
 第四节 主要国际公约中著作权的刑事保护第57-62页
  一、TRIPs 协议的主要规定第58-59页
  二、《为保证知识产权执法的刑事措施指引》的主要规定第59-60页
  三、主要国际公约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的发展趋势第60-62页
  四、对我国的启示第62页
第四章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现状和不足第62-81页
 第一节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回顾第62-66页
  一、著作权的起源探究第62-63页
  二、90 年代前缺乏对著作权的系统保护第63-64页
  三、90 年代后著作权刑事保护逐步完善第64-66页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现状第66-73页
  一、1997 年《刑法》的相关规定第66页
  二、《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第66-68页
  三、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第68-73页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存在的不足第73-81页
  一、立法模式问题第74-75页
  二、目的犯问题第75-76页
  三、刑法保护范围问题第76-77页
  四、犯罪行为方式问题第77-78页
  五、构成犯罪的情节标准问题第78-79页
  六、刑罚配置问题第79-80页
  七、对被害人的经济补偿问题第80-81页
第五章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司法实践评析(一)——侵犯著作权犯罪构成要件争议问题评析第81-105页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对象的文本解读与评析第82-88页
  一、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第82-85页
  二、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第85页
  三、他人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第85页
  四、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第85-86页
  五、关于数据库问题第86-88页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的文本解读和评析第88-99页
  一、未经许可的复制发行的行为第88-95页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第95页
  三、制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第95-97页
  四、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第97-99页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定罪量刑数额的文本解读和评析第99-105页
  一、定罪量刑数额的主要规定第99-101页
  二、关于违法所得数额的认定第101-103页
  三、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数额适用第103-105页
第六章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司法实践评析(二)——侵犯著作权犯罪司法中常见问题评析第105-138页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司法认定评析第105-128页
  一、罪与非罪的认定第105-109页
  二、此罪与他罪的认定第109-117页
  三、特殊形态的认定第117-126页
  四、罪数形态的认定第126-128页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网络犯罪评析第128-134页
  一、对侵犯著作权网络犯罪的文本解读第128-130页
  二、对侵犯著作权网络犯罪的文本评析第130-131页
  三、网络背景下侵犯著作权犯罪部分构成条件的认定第131-134页
 第三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程序评析第134-138页
  一、公诉和自诉思考第135-136页
  二、举证责任思考第136-138页
第七章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完善第138-156页
 第一节 立法模式的完善第138-140页
  一、不同立法模式的利弊分析第138-139页
  二、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模式的改进第139-140页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立法完善第140-147页
  一、犯罪主观要件的完善第140-142页
  二、行为方式的完善第142-144页
  三、犯罪对象范围的完善第144-145页
  四、定罪情节标准的完善第145-147页
 第三节 刑罚的立法完善第147-150页
  一、适当调整法定刑幅度第147-148页
  二、罚金刑的完善第148-149页
  三、在刑罚中增设资格刑第149-150页
 第四节 著作权刑事侵害被害人救济的立法完善第150-152页
  一、正确认识被害人的角色定位第151-152页
  二、建立和完善被害人救济机制第152页
 第五节 刑、民关系处理机制的立法完善第152-156页
  一、以“先民后刑”取代“先刑后民”第152-154页
  二、建立“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第154-156页
结语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5-166页
后记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
下一篇: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