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中国地理论文--专类地理论文--历史地理论文

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6页
 第二节 研究时段和研究区概况第16-21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第21-23页
 第四节 研究现状第23-27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第27-31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31-53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技术手段、技术路线、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31-37页
 第二节 现代侵蚀沟地貌年龄的计算方法第37-49页
 第三节 现代沟谷侵蚀量测算及地貌复原图制作方法第49-50页
 第四节 抽样方法、样点确定条件和样点简介第50-53页
第三章 董志塬样点流域的演变与复原第53-101页
 第一节 春秋以来南小河沟流域地貌的演变与复原第54-56页
 第二节 来王秦汉古城遗址、董志旧城与崆峒沟第56-64页
 第三节 西晋以来彭原古城附近沟谷的演变第64-80页
 第四节 店子古镇的兴废与店子水沟的演变第80-85页
 第五节 驿马关与清以来驿马西沟的发育第85-95页
 第六节 近五十年来深入董志塬面的沟头发展情况第95-99页
 第七节 小结第99-101页
第四章 对比样点流域第101-143页
 第一节 早胜塬(一)——明代早胜古镇与固益沟第101-105页
 第二节 早胜塬(二)——唐代蔡公墓与元代以来官草沟的演变第105-110页
 第三节 长武塬——唐宜禄县城遗址、明清长武县城与鸦儿沟第110-119页
 第四节 平泉塬——唐初以后方家沟流域地貌演变与复原第119-135页
 第五节 孟坝塬——彭阳古城及井沟第135-141页
 第六节 小结第141-143页
第五章 驱动因素:自然因子第143-195页
 第一节 引言第143-146页
 第二节 地震及其影响第146-156页
 第三节 降雨径流的变化及其影响第156-168页
 第四节 自然植被变迁及其影响(一)——植被覆盖度与地貌演变的关系第168-177页
 第五节 自然植被变迁及其影响(二)——历史时期董志塬植被概况及植被变迁原因第177-193页
 第六节 小结第193-195页
第六章 驱动因素:人类活动第195-225页
 第一节 引言第195-199页
 第二节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第199-201页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及其影响第201-209页
 第四节 硬化地面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第209-221页
 第五节 小结第221-225页
第七章 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规律第225-239页
 第一节 历史时期董志塬塬面的演变规律第225-236页
 第二节 历史时期董志塬塬面地貌复原图及其制作说明第236-239页
第八章 结论第239-245页
 一、董志塬地貌演变规律第239-240页
 二、董志塬地貌演变的驱动因素第240-245页
参考文献第245-261页
附录第261-263页
后记第263-2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
下一篇:《经典释文》陆氏音系之声类声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