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2-26页 |
·感恩的定义 | 第12-15页 |
·哲学观点 | 第12页 |
·人类学观点 | 第12-13页 |
·社会学观点 | 第13页 |
·心理学观点 | 第13-14页 |
·感恩与亏欠感的区别 | 第14页 |
·本研究的视角与观点 | 第14-15页 |
·感恩的理论 | 第15-19页 |
·感恩的认知情绪理论 | 第15页 |
·感恩的情感特质理论 | 第15-17页 |
·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 | 第17-18页 |
·道德情感理论 | 第18-19页 |
·感恩研究的重点领域 | 第19-21页 |
·感恩与人格 | 第19-20页 |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 | 第20页 |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 | 第20页 |
·感恩言语行为研究 | 第20-21页 |
·假设感恩与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存在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计数感恩的实验研究依据 | 第22-23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 第23-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本研究拟突破的问题 | 第24-26页 |
第2章 调查与实验研究 | 第26-52页 |
·研究之一 多维感恩量表的修订 | 第26-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多维感恩量表介绍 | 第26-27页 |
·单维感恩量表 | 第27页 |
·研究过程 | 第27页 |
·研究被试分布 | 第27-28页 |
·研究结果 | 第28-32页 |
·研究之二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人际关系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32-46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研究工具 | 第33-35页 |
·研究过程 | 第35页 |
·统计工具 | 第35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研究之三 感恩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46-52页 |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研究对象 | 第46页 |
·测量工具 | 第46-47页 |
·实验程序 | 第47-48页 |
·研究结果 | 第48-52页 |
第3章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2-60页 |
·关于多维感恩问卷的修订情况 | 第52-53页 |
·问卷的选择 | 第52页 |
·修订后的多维感恩问卷信度与效度 | 第52-53页 |
·大学生感恩表现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第53-54页 |
·女大学生的感恩水平高于男大学生 | 第53页 |
·年龄因素不影响感恩心理的发展 | 第53页 |
·居住地不影响感恩心理的发展 | 第53页 |
·独生子女与否不影响感恩心理的发展 | 第53-54页 |
·民族差异不影响感恩心理的发展 | 第54页 |
·感恩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人际关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54-57页 |
·感恩心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与追求 | 第54-55页 |
·感恩心理提升积极情绪以矫正应对方式 | 第55-56页 |
·感恩心理对人际关系困扰有直接预测作用 | 第56页 |
·感恩心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是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 | 第56-57页 |
·计数感恩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 第57-58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 第58-60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研究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