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及完善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国债流通市场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国债流通市场的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涵义 | 第19页 |
·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属性 | 第19-20页 |
·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 第20-21页 |
·国债流通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 | 第21-24页 |
·国债流通市场公开信息的传导机制 | 第22-23页 |
·国债流通市场私人信息的传导机制 | 第23-24页 |
3.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进程 | 第24-26页 |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取得的成效 | 第26-28页 |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国债流通市场处于被分割的状态 | 第29页 |
·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 第29-30页 |
·国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国债流通市场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 | 第30-32页 |
·国债流通市场的监管不力 | 第32-33页 |
4.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 第33-43页 |
·深度分析 | 第33-38页 |
·交易量 | 第33-36页 |
·换手率 | 第36-38页 |
·宽度分析 | 第38-40页 |
·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40-43页 |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债流通市场 | 第40-41页 |
·制约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制度因素 | 第41页 |
·国债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构想 | 第41-43页 |
5. 发达国家建设国债流通市场的成功经验 | 第43-47页 |
·完善的国债场外市场 | 第43页 |
·较强的国债流通性 | 第43-44页 |
·合理的国债投资者结构 | 第44页 |
·健全的做市商制度 | 第44-45页 |
·严格的的监管机制 | 第45-47页 |
6. 完善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 第47-52页 |
·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债流通市场 | 第47页 |
·大力发展国债场外市场 | 第47-48页 |
·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 | 第48页 |
·继续完善国债做市商制度,加强做市商管理 | 第48-49页 |
·提高国债流通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 第49页 |
·加强对国债流通市场的监管 | 第49-52页 |
·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 | 第50页 |
·完善监管法规 | 第50页 |
·加强国债市场的自律性监管 | 第50页 |
·加强对国债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