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对构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1. 引言第12-22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和内容框架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3-15页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经济理论基础第15-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0页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0-22页
2. 国际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概述第22-33页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第22-24页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第24-28页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展现状第24-25页
     ·中国CDM项目发展现状第25-28页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问题第28-31页
     ·我国在CDM项目中技术转让的问题第28页
     ·我国面临碳排放权交易中定价权的缺失第28-30页
     ·未来高价买回碳信用的风险第30-31页
     ·缺乏节能减排市场化工具第31页
   ·小结第31-33页
3. 建立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分析第33-39页
   ·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第33-36页
     ·碳排放权交易规模巨大第33页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频繁第33-34页
     ·碳排放权商品易标准化第34页
     ·我国具备推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条件第34-35页
     ·国外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经验可供借鉴第35-36页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第36-38页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第36-37页
     ·满足避险和投机的需求,活跃现货市场第37页
     ·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约交易成本第37-38页
     ·提高国际碳排放权议价能力,引导绿色经济发展第38页
   ·小结第38-39页
4.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设想第39-46页
   ·我国碳排放权期货标准合约第39-42页
     ·合约标的第39页
     ·交易单位及报价单位第39-40页
     ·最小变动价位第40页
     ·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第40页
     ·交割事项第40-42页
   ·交易主体类型第42页
   ·结算方式第42-43页
   ·交易基础第43-44页
   ·风险管理机制第44页
   ·交易机制第44-46页
5. 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第46-51页
   ·数据选择和分析第46-47页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平稳性检验第47页
     ·协整检验第47-48页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脉冲检验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6. 总结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件一第56-57页
附件二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及完善
下一篇:我国A股市场量价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