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耐密性玉米的密植效应及耐密性遗传规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 国内外玉米生产第12-14页
   ·国外玉米生产概述第12页
   ·我国玉米生产概述第12-13页
   ·辽宁省玉米生产第13页
   ·玉米需求及生产发展方向第13-14页
 2 玉米种植密度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4-23页
 3 关于密植育种与密植栽培第23-25页
 4 本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密植与地力条件第26-34页
   ·试验目的第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密植与种植形式第34-42页
   ·试验目的第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不同耐密性玉米密植效应研究第42-82页
   ·试验目的第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玉米耐密性遗传规律研究第82-94页
   ·试验目的第82页
   ·材料与方法第82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2页
   ·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部分品种及自交系耐密性评价第94-106页
   ·试验目的第94页
   ·材料与方法第94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94页
   ·结果与分析第94-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06-110页
 1 不同耐密性玉米密植效应第106-107页
   ·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06页
   ·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密性鉴定指标的确定第106页
   ·不同耐密性品种的光合特性第106-107页
   ·不同耐密性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第107页
 2 关于耐密性遗传规律和耐密品种选育问题第107-108页
 3 辽宁省品种演替和部分自交系的耐密性评价第108页
 4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和设置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础第108-109页
 5 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十分必要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页
论文图表统计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杂交粳稻异交结实机制及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下一篇: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