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德国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 第16-24页 |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6页 |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一般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职业模式 | 第16-17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的相关法规 | 第17-18页 |
·两阶段的培养结构 | 第18页 |
·对德国传统的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制度不足的分析 | 第18-20页 |
·就业的资格问题 | 第19页 |
·教育市场的国际化 | 第19页 |
·教育的灵活性,渗透性和效率 | 第19-20页 |
·国家和大学的关系 | 第20页 |
·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大学课程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 第20-22页 |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考试的标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一次国家考试 | 第24-36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的第一次国家考试模式 | 第24-26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一次国家考试 | 第26-29页 |
·考试的范围 | 第26-27页 |
·考试的内容及方式 | 第27-29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硕士毕业考试 | 第29-34页 |
·考试的学科范围 | 第29-30页 |
·考试的方式 | 第30页 |
·考试的内容 | 第30-34页 |
·对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传统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和硕士毕业考试的比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二次国家考试 | 第36-47页 |
·德国针对教师职务的预备实习 | 第36-40页 |
·预备实习概述 | 第36-37页 |
·预备实习培训的目标 | 第37页 |
·汉堡市针对教师职务的预备实习的结构 | 第37-38页 |
·研讨课上的培训 | 第38-39页 |
·在学校的培训 | 第39-40页 |
·对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二国家考试的研究 | 第40-44页 |
·考试委员会 | 第41页 |
·针对教师资格的第二次国家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 第41-43页 |
·针对教师资格的第二次国家考试的评价标准 | 第43-44页 |
·总成绩 | 第44页 |
·对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考试制度的总评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中德两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 | 第47-58页 |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 | 第47-50页 |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 | 第47-48页 |
·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 | 第48-50页 |
·德国和中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 | 第50-58页 |
·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 | 第50-51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大学课程体系的比较 | 第51-53页 |
·针对教师资格制度的法规比较 | 第53-54页 |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比较 | 第54-55页 |
·对职业学校教师行业中“横向升级”者的比较 | 第55-58页 |
第六章 对改善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 | 第58-66页 |
·构建结合实践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 | 第58-61页 |
·综合大学参与培养职业学校教师 | 第58-59页 |
·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培养结构 | 第59-60页 |
·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中的实习模式 | 第60-61页 |
·实行专业化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 第61-66页 |
·申请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资格考试的条件 | 第61-62页 |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资格考试的方式和内容 | 第62-63页 |
·针对“横向升级者”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汉堡市针对教师职务的第二次国家考试评价标准 | 第70-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