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第2章 连续梁桥温度效应分析 | 第18-40页 |
| ·温度场的分类 | 第18-19页 |
| ·温度应力概述 | 第19-21页 |
| ·温度应力定义和实质 | 第20页 |
| ·温度应力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20-21页 |
| ·温度应力的计算分析 | 第21-33页 |
| ·结构力学原理计算温度应力的一般方法 | 第22-23页 |
| ·连续梁桥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 ·温度次内力的计算方法 | 第25-30页 |
| ·三维温度场下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 ·实例分析 | 第33-39页 |
| ·横向框架约束内力分析 | 第33-34页 |
| ·实桥横向温度应力及纵向温度应力分析 | 第34-36页 |
| ·实桥温度次内力分析 | 第36页 |
| ·纵向温度总应力分析 | 第36-37页 |
| ·ANSYS 实体模型模拟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基于环境激励的参数识别方法 | 第40-56页 |
| ·环境激励参数识别方法简介 | 第40-42页 |
| ·基于环境激励的系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综述 | 第40-42页 |
| ·随机子空间方法及优点 | 第42页 |
| ·SSI 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8页 |
| ·结构振动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 第42-44页 |
| ·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 第44-47页 |
| ·随机子空间方法的两种常见形式 | 第47-48页 |
| ·基于数据的随机子空间法 | 第48-55页 |
| ·传统 SSI 方法的优化 | 第55页 |
| ·传统 SSI 的不足 | 第55页 |
| ·传统 SSI 方法的优化方案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温度对连续梁桥自振频率影响规律分析 | 第56-74页 |
| ·新城大街上跨丁二十二路立交工程连续梁实桥概况 | 第56页 |
| ·数值模拟方法及流程 | 第56-59页 |
| ·数值模拟过程简介 | 第56-57页 |
| ·运用 ANSYS 软件对连续梁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基于 Matlab 程序实现 SSI 识别算法 | 第58-59页 |
| ·基于随机子空间 SSI 方法的连续梁自振频率识别 | 第59-61页 |
| ·生成白噪声激励 | 第59页 |
| ·测点的时程响应 | 第59页 |
| ·系统阶次确定 | 第59-60页 |
| ·自振频率识别 | 第60-61页 |
| ·日照温度场作用下的连续梁自振频率识别 | 第61-67页 |
| ·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1-64页 |
| ·测点的时程响应 | 第64页 |
| ·系统阶次确定 | 第64-65页 |
| ·日照温度场下的自振频率识别 | 第65页 |
| ·峰值法对桥梁自振频率的参数识别 | 第65-67页 |
| ·实桥现场测量 | 第67-69页 |
| ·动载试验介绍 | 第67-68页 |
| ·实桥试验数据 | 第68-69页 |
| ·温度对连续梁自振频率影响因素讨论 | 第69-72页 |
| ·弹性模量变化对桥梁自振频率的影响 | 第70页 |
| ·温度应力对桥梁自振频率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