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广播、电视宣传和群众工作论文

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以河南巩义为典型个案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32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12-25页
  1、现实背景:我国IPTV 应用发展起源于中部农村第12-17页
  2、理论背景:发展传播学与“人的现代化”第17-25页
 (二)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25-29页
 (三) 研究的方法、创新点和论文结构第29-32页
一、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32-54页
 (一) 概念界定第32-38页
  1、什么是“IPTV”第32-33页
  2、“受众需求”第33-34页
  3、“农民”的概念第34-35页
  4、“现代化观念”第35-38页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38-54页
  1、新媒介与农村发展研究第38-41页
  2、IPTV 产业发展及受众研究第41-45页
  3、传播与人的现代化的量化研究第45-52页
  4、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第52-54页
二、量化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第54-70页
 (一) 量化研究的框架设计第54-58页
  1、中外学者“传播与人的现代化”量化研究成果借鉴第54-55页
  2、IPTV 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影响的理论研究框架第55-58页
 (二) 量化研究的主要假设第58-60页
 (三) 变量的测量第60-65页
  1、因变量测量第61页
  2、自变量测量第61-64页
  3、外在变量测量第64页
  4、描述性变量测量第64-65页
 (四) 调查实施与数据分析方法第65-70页
三、量化研究的主要发现第70-113页
 (一) 巩义农民的现代化观念第70-73页
  1、巩义IPTV 农村受众调查样本的人口特征第70-71页
  2、巩义样本“农民现代化观念”概况第71-73页
 (二) 巩义IPTV 农村受众的媒介使用与需求第73-85页
  1、媒介使用动机第73-74页
  2、媒介依赖程度第74-77页
  3、互动功能应用第77-78页
  4、使用技术掌握第78-79页
  5、媒介及信息渠道第79-81页
  6、“显性需求”第81-83页
  7、“潜在需求”第83-84页
  8、意见或建议第84-85页
 (三)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信度和效度第85-91页
  1、信度检验方法第85-86页
  2、效度检验方法第86-88页
  3、自变量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第88-90页
  4、因变量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第90-91页
 (四) IPTV 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的影响第91-109页
  1、农民“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第92-97页
  2、农民“个人效能”的影响因素第97-101页
  3、农民“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第101-105页
  4、农民“现代化观念”的影响因素第105-109页
 (五) 量化研究的小结与讨论第109-113页
四、IPTV 城乡发展的失衡现状及其成因探究第113-144页
 (一) 上海、河南IPTV 受众需求与使用之比较第113-127页
  1、IPTV 城乡受众对比调查的实施第113-114页
  2、IPTV 城乡受众对比调查的主要发现第114-126页
  3、IPTV 城乡受众对比调查的小结与讨论第126-127页
 (二) 我国城乡受众IPTV需求与发展的内容失衡第127-137页
  1、我国农村IPTV 内容体系的构成第127-132页
  2、我国城市IPTV 内容体系的构成第132-136页
  3、我国城乡IPTV 发展内容失衡的小结与讨论第136-137页
 (三) 我国城乡受众IPTV需求与发展的利益失衡第137-144页
  1、IPTV 遭遇农村用户“退订”之痛第137-140页
  2、城乡IPTV 运营成本与收益的失衡第140-142页
  3、我国城乡IPTV 发展利益失衡的小结与讨论第142-144页
五、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 IPTV 发展的新思路第144-164页
 (一) 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IPTV发展的新动向第144-150页
  1、IPTV 产业链相关方的现行战略第145-146页
  2、IPTV 媒介竞争环境的SWOT 分析第146-148页
  3、我国IPTV 发展战略的进路选择第148-150页
 (二) 我国IPTV 城乡“双轨制”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第150-157页
  1、IPTV 城乡双轨制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第150-153页
  2、IPTV 城乡双轨制融合发展的可能性第153-155页
  3、IPTV 城乡双轨制融合发展构想与图解第155-157页
 (三) 我国IPTV 城乡“双轨制”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第157-164页
  1、增加三网融合农村试点第158-160页
  2、建设农村IPTV 公共传播网第160-161页
  3、引入“制播分离”的市场竞争机制第161-162页
  4、最终实现IPTV 城乡信息一体化第162-164页
结论第164-170页
 (一) IPTV 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的影响第164-166页
 (二) 我国 IPTV 城乡发展失衡状况的应对之策第166-168页
 (三) 新媒介的科学发展与媒介化社会的构建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6页
附录:IPTV 城乡受众调查问卷第176-179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79-18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戴维·莫利传播思想探析
下一篇: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基于搜狐、新浪、优酷、酷6网的采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