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下游桥渡一般冲刷数值模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坝下桥渡冲刷的特点 | 第10-11页 |
| ·床面泥沙的起动模式 | 第11-13页 |
| ·一般冲刷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一维水沙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一维水沙数值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一维水沙数值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一般冲刷数值模拟及求解 | 第17-30页 |
| ·挟沙力及卷吸率 | 第17-21页 |
| ·悬浮机理及扩散方程 | 第17-18页 |
| ·水流挟沙力 | 第18-20页 |
| ·卷吸率 | 第20-21页 |
| ·总结 | 第2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模型的离散 | 第22-23页 |
| ·泥沙粒径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23-25页 |
| ·计算粒径的计算 | 第23-24页 |
| ·泥沙粒径分布特征值 | 第24-25页 |
| ·沙粒雷诺数的计算 | 第25页 |
| ·辅助公式与参数 | 第25-26页 |
| ·泥沙沉速的计算 | 第25页 |
| ·悬浮指标的计算 | 第25-26页 |
| ·糙率的选取 | 第26页 |
|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 ·上游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 ·下游边界条件 | 第27页 |
| ·初始条件 | 第27页 |
| ·解法及程序的编制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模型验证 | 第30-39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页 |
| ·计算河段的处理 | 第30-32页 |
| ·计算河段的概化 | 第30-31页 |
| ·河段的压缩 | 第31页 |
| ·计算河段的插值处理 | 第31-32页 |
| ·模型计算条件 | 第32-35页 |
| ·初始条件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 ·其余条件 | 第34-35页 |
| ·计算结果及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35-38页 |
| ·桥址处冲淤量 | 第36页 |
| ·沿程水位与河底高程检验 | 第36-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桥渡压缩的冲刷计算 | 第39-45页 |
| ·未压缩河道计算 | 第39-41页 |
| ·河宽对比 | 第39页 |
| ·结果对比 | 第39-41页 |
| ·压缩比为0.75的冲刷计算 | 第41-42页 |
| ·河宽对比 | 第41-42页 |
| ·结果对比 | 第42页 |
| ·压缩比为0.5的冲刷计算 | 第42-44页 |
| ·河宽对比 | 第42-43页 |
| ·结果对比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大坝修建对一般冲刷的影响 | 第45-53页 |
| ·概述 | 第45-46页 |
| ·建坝后计算结果 | 第46-49页 |
| ·计算条件 | 第46-48页 |
| ·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 ·含沙量变化对一般冲刷的影响 | 第49-52页 |
| ·含沙量变化 | 第49-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本文的主要成果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作者简历 | 第57-5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