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门限自回归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生命周期理论综述 | 第15-17页 |
·理论渊源 | 第15-16页 |
·基本内涵 | 第16页 |
·研究趋势 | 第16-17页 |
·高新区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门限自回归模型理论 | 第19-21页 |
·模型的内涵 | 第19页 |
·门限自回归模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高新区发展的阶段特征 | 第21-26页 |
·高新区发展阶段划分 | 第21-23页 |
·高新区发展特征 | 第23-26页 |
·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35页 |
·外部宏观环境 | 第26-28页 |
·内部条件分析 | 第28-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5-42页 |
·门限自回归模型(TAR) | 第35-37页 |
·门限自回归模型含义 | 第35-36页 |
·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的步骤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 | 第37-42页 |
·指标确定 | 第37-39页 |
·指标数据的处理:因子分析法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命周期的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合肥高新区概况 | 第42页 |
·合肥高新区数据处理 | 第42-45页 |
·合肥高新区周期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合肥高新区“二次创业”对策与建议 | 第47-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