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清代徽州祭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20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11页
 二、宗族研究和徽州宗族祭祖研究的学术史回顾第11-18页
 三、徽州宗族祭祖研究的意义第18页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8-20页
第一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徽州祭祖第20-40页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徽州祭祖第20-28页
  一、宋元时期的徽州祭祖第21-25页
  二、明代的徽州祭祖第25-28页
 第二节 清代的徽州祭祖第28-40页
  一、清代祭祖的法律规定第29-30页
  二、清代徽州祭祖的时代变迁第30-35页
  三、从《茗洲吴氏家典》看清代徽州祭祖第35-40页
第二章 清代徽州祭祖的物质基础第40-56页
 第一节 清代徽州祭产的来源第40-48页
  一、清代徽州祭产的设立第40-43页
  二、清代徽州祭产设立的主要途径第43-48页
 第二节 清代徽州祭产的流失和保护第48-56页
  一、清代徽州祭产的流失第48-51页
  二、清代徽州祭产的保护第51-56页
第三章 徽州祭祖的内容与形式第56-139页
 第一节 清代徽州的祠祭活动第56-99页
  一、祠祭的分类类型第57-67页
  二、祠祭的准备活动第67-70页
  三、祠祭的仪式内容第70-85页
  四、祠祭的木主制度第85-94页
  五、祠祭的功能特点第94-99页
 第二节 清代徽州的墓祭活动第99-118页
  一、谱牒中的墓图志第100-104页
  二、墓祭的祭例列举第104-110页
  三、墓祭的活动内容第110-115页
  四、墓祭的功能特点第115-118页
 第三节 清代徽州的会祭活动第118-139页
  一、清代徽州祭祖祀会的整体研究第119-129页
  二、清代徽州祭祖祀会的个案研究第129-139页
第四章 清代徽州祭祖的活动特征第139-181页
 第一节 统宗祭祖的增强化第139-153页
  一、关于"门""房""支"第140-141页
  二、统宗祭祖的活动内容第141-146页
  三、统宗祭祖的活动特点第146-151页
  四、统宗祭祖的统合功能第151-153页
 第二节 祭祖制度的规约化第153-164页
  一、祭祖规约的内容和形式第153-158页
  二、祭祖规约的制定和执行第158-161页
  三、祭祖规约的功能和特点第161-164页
 第三节 祭祖民俗的乡土化第164-181页
  一、祭祖与民间信仰第164-171页
  二、祭祖与民俗节日第171-175页
  三、祭祖与戏曲音乐第175-181页
第五章 祖先祭祀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第181-237页
 第一节 祖先祭祀角度下的承继制度第181-195页
  一、清代徽州的承继制度第181-185页
  二、清代徽州异姓承继的多种解读第185-192页
  三、清代徽州出继后的认祖归宗第192-195页
 第二节 祖先祭祀角度下的风水竞争第195-211页
  一、徽州地区的风水观念第195-198页
  二、祠堂、坟穴与荫木第198-201页
  三、祖先祭祀中的风水竞争第201-206页
  四、风水竞争中的官府、精英和地保第206-211页
 第三节 祖先祭祀角度下的祖先神化第211-237页
  一、祖先祭祀中的"祖"与"神"第212-218页
  二、徽州各个宗族的造神活动第218-227页
  三、祖先祭祀中的神化建构第227-232页
  四、神化建构中的不同角色第232-237页
结语第237-248页
附录第248-257页
参考文献第257-269页
致谢第269-2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71-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乐大典》本江苏佚志研究
下一篇: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