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人民收入与家计调查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16-47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6-18页
    二、分配及相关概念第18-25页
        (一)生产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第19-21页
        (二)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第21-22页
        (三)个人收入分配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关系第22-25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40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25-27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7-40页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40-44页
        (一)研究思路第40-42页
        (二)研究方法第42-44页
    五、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第44-47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溯源第47-90页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第47-55页
        一、圣西门的分配思想第48-49页
        二、傅立叶的分配思想第49-52页
        三、欧文的分配思想第52-55页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配思想第55-64页
        一、威廉·配第的分配思想第55-58页
        二、亚当·斯密的分配思想第58-60页
        三、大卫·李嘉图的分配思想第60-64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思想第64-81页
        一、分配与生产的关系第64-68页
        二、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第68-72页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第72-74页
        四、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第74-79页
        五、分配正义思想第79-81页
    第四节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81-90页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81-85页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85-90页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奠基第90-125页
    第一节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思想第90-97页
        一、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消费品的分配第90-92页
        二、对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全面的认识第92-93页
        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第93-95页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第95-97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实践中的分配思想第97-108页
        一、“公私兼顾”的思想第98-100页
        二、“劳资两利”的思想第100-103页
        三、生产资料的计划分配、统一调拨思想第103-105页
        四、消费资料的统购统销思想第105-108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实践中的分配思想第108-119页
        一、按劳分配原则的确立第108-110页
        二、初次分配中的相关思想第110-113页
        三、二次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思想第113-117页
        四、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更加注重公平的思想第117-119页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问题的探讨第119-125页
        一、建国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研究历程第119-122页
        二、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性质与内涵的认识第122-125页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突破第125-169页
    第一节 市场经济改革中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分配思想第125-135页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125-131页
        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131-133页
        三、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第133-135页
    第二节 市场经济改革与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发展第135-146页
        一、反思平均主义,重新强调按劳分配(1978-1987)第135-138页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87-1997)第138-140页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997-2002)第140-142页
        四、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2002-2012)第142-146页
    第三节 市场经济改革与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突破第146-157页
        一、分配方式的突破: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思想的形成第146-149页
        二、分配理念的创新: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思维第149-152页
        三、分配关系的调整:统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第152-153页
        四、分配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第153-157页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多角度探索第157-169页
        一、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认识第158-160页
        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关系的认识第160-163页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认识第163-165页
        四、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认识第165-169页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深化第169-214页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论述第169-179页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愿景第169-171页
        二、深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第171-174页
        三、消除贫困的论述第174-176页
        四、共享发展的论述第176-179页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的分配思想第179-193页
        一、社会主义的分配思路:推进共建共享第179-181页
        二、社会主义的分配侧重:缩小收入差距第181-184页
        三、社会主义的分配调整:分配体制改革第184-188页
        四、社会主义的分配理念:促进公平正义第188-191页
        五、社会主义的分配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第191-193页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新突破第193-204页
        一、在分配理念上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第193-195页
        二、在分配思路上具有更加明确的改革规划第195-197页
        三、在分配机制上注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的协同第197-199页
        四、在分配领域里更多地惠及民生领域第199-202页
        五、在分配战略上提出为人民造福事业第202-204页
    第四节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探讨第204-214页
        一、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第204-207页
        二、关于劳动报酬份额降低问题的研究第207-209页
        三、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研究第209-211页
        四、关于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认识第211-214页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趋势及展望第214-252页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成就第214-227页
        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第214-216页
        二、初步健全了社会主义分配机制第216-218页
        三、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第218-220页
        四、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第220-223页
        五、深化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第223-225页
        六、共建共享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第225-227页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第227-235页
        一、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主导性第227-229页
        二、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包容性第229-232页
        三、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实践性第232-233页
        四、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渐进性第233-235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经验启示第235-244页
        一、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主线第235-237页
        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是分配思想演进的基本遵循第237-239页
        三、分配制度的演变与所有制改革相依托第239-240页
        四、分配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联第240-241页
        五、分配思想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第241-244页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发展的趋势展望第244-252页
        一、坚持劳动者的分配主体地位的思想第244-246页
        二、体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第246-247页
        三、强化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思想第247-249页
        四、体现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思想第249-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6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60-261页
致谢第261-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徽州祭祖研究
下一篇:秦文字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