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 1 脂肪酶 | 第9-10页 |
| ·脂肪酶的定义及分类 | 第9页 |
| ·脂肪酶的分子结构特性 | 第9-10页 |
| ·脂肪酶的催化反应特性 | 第10页 |
| 2 脂肪酶的来源 | 第10-12页 |
| 3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 | 第12-18页 |
| ·菌种选育 | 第12-13页 |
| ·发酵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 第13-17页 |
| ·发酵产脂肪酶的碳源 | 第14-16页 |
| ·发酵产脂肪酶的氮源 | 第16页 |
| ·无机盐离子 | 第16-17页 |
| ·培养基初始pH 值 | 第17页 |
| ·发酵产酶的温度 | 第17页 |
| ·溶解氧 | 第17页 |
| ·脂肪酶的生产方法 | 第17-18页 |
| 4 微生物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 第18-20页 |
| 5 脂肪酶常见的性质 | 第20-21页 |
| ·温度和pH 值对酶的影响 | 第20页 |
| ·金属离子对脂肪酶的影响 | 第20页 |
| ·抑制剂和去污剂对脂肪酶的影响 | 第20-21页 |
| 6 脂肪酶的应用 | 第21-24页 |
|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 ·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 ·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 | 第23页 |
| ·合成手性化合物 | 第23-24页 |
| ·油脂改性 | 第24页 |
| 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路线 | 第25-2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第27-55页 |
| 1 引言 | 第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27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27-28页 |
| ·培养基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33页 |
|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28-29页 |
| ·菌种鉴定 | 第29页 |
| ·Geotrichumsp.S122 发酵产酶条件确定 | 第29页 |
| ·Geotrichumsp.S122 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29-31页 |
| ·Geotrichumsp.S122 脂肪酶分离纯化 | 第31页 |
| ·Geotrichumsp.S122 脂肪酶性质初步研究 | 第31-32页 |
| ·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0页 |
|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 第33页 |
| ·菌株的鉴定 | 第33-35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33-34页 |
| ·分子鉴定 | 第34-35页 |
| ·Geotrichumsp.S122 发酵产脂肪酶条件的确定 | 第35-38页 |
| ·培养温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6页 |
| ·发酵时间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摇床转速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8页 |
| ·Geotrichumsp.S122 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38-45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8-40页 |
| ·Plackett‐Burman 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培养基 | 第40-45页 |
| ·Geotrichumsp.S122 脂肪酶分离纯化 | 第45-48页 |
| ·PEG 浓度对脂肪酶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 ·(NH_4)_2S0_4 浓度对脂肪酶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46页 |
| ·氯化钠浓度对脂肪酶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 ·pH 值对脂肪酶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47页 |
| ·直线放大验证试验 | 第47-48页 |
| ·脂肪酶性质的研究 | 第48-50页 |
|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热稳定性 | 第48-49页 |
| ·酶作用的最适pH 值和酸碱稳定性 | 第49-50页 |
|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 第50页 |
| 4 讨论 | 第50-53页 |
|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50-52页 |
| ·Geotrichumsp.S122 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 ·脂肪酶Geotrichumsp.S122 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 | 第52-5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 导师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