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回顾 | 第16-25页 |
·战略联盟 | 第16-20页 |
·战略联盟的理论解释 | 第16-18页 |
·战略联盟的分类 | 第18-20页 |
·战略联盟的特点 | 第20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 | 第20-22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的概念 | 第20-21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的特点 | 第21-22页 |
·机制设计理论 | 第22-25页 |
·机制设计理论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机制设计理论的相关运用 | 第23-25页 |
3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建立 | 第25-33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的目标 | 第25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的激励方式 | 第25-29页 |
·利润分配 | 第26-28页 |
·技术分享 | 第28页 |
·利润分配/技术分享 | 第28-29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的构建 | 第29-31页 |
·建立原则 | 第29-30页 |
·基本假设 | 第30页 |
·建立模型 | 第30-31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的描述 | 第31-33页 |
·模型的优化问题描述 | 第31-32页 |
·模型的常量描述 | 第32页 |
·模型的变量描述 | 第32-33页 |
4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分析 | 第33-38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分析假设 | 第33-34页 |
·“1+ 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3页 |
·“1+ 2 ”模型的常量假设 | 第33页 |
·“1+ 2 ”模型的变量假设 | 第33-34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分析求解 | 第34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命题分析 | 第34-37页 |
·企业参加战略联盟的基本条件 | 第34-35页 |
·技术分享原则 | 第35页 |
·利润分配原则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算例分析 | 第37-38页 |
5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实现和评价 | 第38-43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实现 | 第38-40页 |
·制度层面 | 第38-39页 |
·组织层面 | 第39-40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评价 | 第40-43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效果评价 | 第40-41页 |
·“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效率评价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