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理论及应用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市场经济体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第11-12页
     ·国家政策面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第12页
     ·工业用地置换与改造带来的新思维第12-13页
   ·研究动态第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灰色用地规划理论研究第16-35页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16-23页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理论第16-18页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确定性理论第18-19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理论第19-21页
     ·城市土地经济理论第21-23页
   ·灰色系统理论第23-24页
   ·灰色用地的概念含义第24-29页
     ·灰色用地的定义第25-26页
     ·与灰色用地类似的用地概念第26-28页
     ·灰色用地的动力机制第28页
     ·灰色用地的分类第28-29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概念含义第29-30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内容和一般工作方法第30-35页
     ·灰色用地的选区第30-32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一般方法步骤第32-33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特征性第33-35页
第三章 灰色用地规划的应用性研究第35-65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性第35-39页
     ·区域类(中心型和边缘型)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对象第36-37页
     ·功能类(混合型和核心型)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对象第37页
     ·影响类(集聚型和发散型)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对象第37-38页
     ·三大类灰色用地规划之间的适用关系第38-39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运营第39-48页
     ·我国土地政策的背景资料第39页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规定第39页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存在的弊端第39-40页
     ·灰色用地土地使用出让年限的确定第40-41页
     ·灰色用地土地开发的模式确定第41-42页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历程回顾第42-45页
     ·短期应对型开发模式第45-46页
     ·共有产权开发模式第46-47页
     ·灰色用地规划的用地功能选择第47-48页
   ·灰色用地土地功能的转换方式第48-51页
     ·由第二产业转换为第三产业第48-49页
     ·由第三产业转换为第三产业第49-50页
     ·由非产业用地转换为第三产业第50页
     ·由第二产业转为非产业用地第50-51页
   ·灰色用地规划中的建筑再利用第51-54页
     ·灰色用地规划建筑再利用的意义第52页
     ·灰色用地规划建筑再利用的原则第52-53页
     ·灰色用地规划中建筑再利用的方式第53-54页
   ·灰色用地规划中城市设计的特殊手段第54-65页
     ·工业坊布置第54-57页
     ·集体宿舍区的规划建设第57-65页
第四章 灰色用地规划的实践研究第65-76页
   ·北京798 艺术区开发实例研究第65-68页
     ·发展第一阶段: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阶段第65-66页
     ·发展第二阶段:单位的整合重组与厂房的闲置阶段第66页
     ·发展第三阶段:798 艺术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阶段第66-67页
     ·灰色用地规划思想的体现第67-68页
   ·苏州工业园区灰色用地规划(跨塘地块)案例研究第68-76页
     ·规划的现状分析第68-70页
     ·规划部分第70-76页
第五章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论文研究的相关结论第76-77页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视角下水网小城镇景观肌理研究
下一篇:太湖西山古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