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气动肌肉位置控制策略及其驱动并联机器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课题来源第9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气动肌肉的数学模型研究第11-13页
     ·单根气动肌肉位置控制策略研究第13-14页
     ·气动肌肉驱动并联机器人研究第1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4-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气动肌肉的驱动特性建模第16-30页
   ·实验系统设计第16-20页
     ·实验设备选型与连接第16-18页
     ·实验软件设计第18页
     ·采样周期的选择第18-19页
     ·数字滤波第19-20页
   ·气动肌肉的理想模型项建模第20-23页
     ·气动肌肉的结构介绍第20-21页
     ·气动肌肉的理想模型第21-23页
   ·气动肌肉的迟滞项建模第23-27页
     ·与位置相关迟滞项建模第23-26页
     ·与速度相关迟滞项建模第26-27页
   ·气动肌肉橡胶弹性项建模第27-28页
   ·气动肌肉数学模型的评价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气动肌肉位置控制策略研究第30-43页
   ·PID控制第30-32页
     ·PID控制原理第30-31页
     ·PID控制的计算机实现第31-32页
   ·模糊控制第32-35页
     ·模糊控制的思想和特点第32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框架结构第32-35页
   ·带模型补偿的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第35-3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6-42页
     ·阶跃响应第36-37页
     ·正弦响应第37-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气动肌肉驱动两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第43-59页
   ·踝关节结构及康复参数第43-45页
   ·机器人机构形式、自由度与参数第45-47页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47-52页
     ·位姿变化矩阵第47页
     ·位置逆解第47-48页
     ·速度雅克比矩阵第48-49页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第49-50页
     ·机器人的条件数分析第50-52页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第52-58页
     ·气动肌肉的动力学分析第53-57页
     ·动平台的动力学分析第57-58页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综合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59-60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附录二 实验平台照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GES的NURBS曲面在线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机车安全信息查询报警系统车载移动台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