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质脑电的脑运动区功能定位原理与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脑功能区定位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脑功能区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术前脑组织功能定位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术中脑神经功能定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脑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脑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脑电信号处理技术方法概述 | 第20-22页 |
·小波变换方法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 第22-24页 |
·基于皮质脑电检测的脑运动区功能定位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6-29页 |
第二章 脑功能区定位的生理基础 | 第29-54页 |
·大脑皮质的结构与功能分区 | 第29-36页 |
·人体神经系统 | 第29-31页 |
·大脑 | 第31-33页 |
·大脑皮质 | 第33-34页 |
·大脑皮层运动区 | 第34-36页 |
·脑电的起源 | 第36-40页 |
·神经元和突触 | 第36-37页 |
·膜电位和离子学说 | 第37-39页 |
·脑电产生原理 | 第39-40页 |
·脑电的采集与记录 | 第40-43页 |
·脑电的采集 | 第40-41页 |
·脑电图记录 | 第41-43页 |
·脑电的特性 | 第43-52页 |
·自发脑电和诱发电位 | 第44-47页 |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 | 第47-50页 |
·事件相关电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运动区 mu 节律的特征提取与分类 | 第54-73页 |
·运动区 mu 节律的特异性原理 | 第54-56页 |
·mu节律 | 第54-56页 |
·mu 节律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 | 第56页 |
·小波变换 | 第56-63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56-58页 |
·多分辨率小波分析 | 第58-62页 |
·小波基的选择 | 第62-63页 |
·运动区脑电 mu 节律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 | 第63-71页 |
·mu 节律脑电实验数据 | 第64-65页 |
·mu 节律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设计 | 第65-70页 |
·mu 节律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测试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特征提取与分类 | 第73-89页 |
·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特异性原理 | 第73-76页 |
·慢皮层电位 | 第73-74页 |
·慢皮层电位的量化 | 第74-76页 |
·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单次提取 | 第76-81页 |
·慢皮层电位的检测模型 | 第76-77页 |
·慢皮层电位的小波变换单次提取 | 第77-81页 |
·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 | 第81-87页 |
·慢皮层电位实验数据 | 第81-82页 |
·慢皮层电位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设计 | 第82-85页 |
·慢皮层电位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测试 | 第85-86页 |
·讨论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运动区脑电的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 | 第89-97页 |
·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多模式原理 | 第89-92页 |
·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多模式验证实验 | 第89-91页 |
·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多模式生理基础 | 第91-92页 |
·运动区脑电的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 | 第92-95页 |
·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设计 | 第92-94页 |
·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测试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多模式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系统设计 | 第97-108页 |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97-99页 |
·系统功能 | 第97页 |
·系统结构 | 第97页 |
·工作原理 | 第97-99页 |
·运动区特异性脑电信号的产生与采集 | 第99-100页 |
·运动区特异性脑电信号的产生实验 | 第99页 |
·运动区特异性脑电信号的采集 | 第99-100页 |
·基于多分辨率小波变换的脑电信号滤波 | 第100-102页 |
·运动区特异性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 | 第102页 |
·运动特异性功能区定位图输出 | 第102-104页 |
·功能区定位图定义 | 第102-103页 |
·组合模式运动特异性功能区定位图输出 | 第103-104页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104-106页 |
·特异性检出正确率 | 第104-105页 |
·电极检测精度 | 第105-106页 |
·检测速度 | 第106页 |
·检测无创性 | 第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8-112页 |
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8-110页 |
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