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复合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引言第9-10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基本特征第10-11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第11-12页
   ·基础隔震的原理与研究现状第12-14页
     ·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4-15页
第二章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模拟第15-20页
   ·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第15-18页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的模拟第18-20页
第三章 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与分析模型第20-31页
   ·引言第20页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与力学模型第20-24页
   ·粘滞阻尼器的性能和分析模型第24-26页
     ·被动耗能减振控制第24-25页
     ·粘滞阻尼器第25-26页
   ·MR阻尼器的性能和分析模型第26-31页
     ·智能控制技术第26-27页
     ·MR阻尼器基本性能与力学模型第27-31页
第四章 复合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下的运动方程第31-38页
   ·引言第31页
   ·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和振动方程第31-34页
   ·阻尼器组合基础隔震结构运动方程第34-35页
     ·粘滞阻尼器组合基础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第34-35页
     ·MR阻尼器组合基础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第35页
   ·采用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第35-38页
     ·基于简单Bang-Bang开关控制算法SA1第35-36页
     ·基于LQR的半主动控制算法SA2第36-38页
第五章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第38-61页
   ·地震波与结构模型参数的选取第38-39页
   ·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39-40页
   ·C类脉冲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40-48页
   ·B类脉冲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48-57页
   ·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第57-60页
   ·本章总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升降脚手架多点提升同步性研究
下一篇:郑州东站候车厅列车致振动力及振动舒适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