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不同情境下产学合作技术创新策略与收益分配博弈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研究设计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1.4 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3-45页
    2.1 理论基础第23-27页
        2.1.1 产学合作的主体与概念第23-24页
        2.1.2 协同创新理论第24-25页
        2.1.3 演化博弈理论第25-27页
        2.1.4 技术溢出理论第27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43页
        2.2.1 协同创新第27-29页
        2.2.2 产学合作模式第29-31页
        2.2.3 产学合作的驱动力第31-32页
        2.2.4 技术转移第32-33页
        2.2.5 基于溢出效应的合作创新相关研究第33-37页
        2.2.6 合作演进的研究现状第37-38页
        2.2.7 合作创新策略的相关研究第38-40页
        2.2.8 合作创新中收益分配的相关研究第40-43页
    2.3 相关研究述评第43-45页
第三章 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演化博弈分析第45-58页
    3.1 基本假设第45页
    3.2 基于非共性技术的产学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45-49页
        3.2.1 创新博弈得益矩阵第45-46页
        3.2.2 创新策略博弈第46-47页
        3.2.3 创新策略稳定性博弈分析第47-49页
    3.3 基于共性技术的产学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49-56页
        3.3.1 创新博弈得益矩阵第49-50页
        3.3.2 创新策略博弈第50页
        3.3.3 创新策略稳定性博弈分析第50-56页
    3.4 结论与启示第56-58页
第四章 企业为主导的产学合作演化博弈分析第58-95页
    4.1 基本假设第58页
    4.2 基于古诺模型实力对称企业间产学合作演化博弈分析第58-65页
        4.2.1 企业之间有合作可能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58-63页
        4.2.2 企业之间不合作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63-65页
    4.3 基于时间价值实力对称企业间产学合作演化博弈分析第65-71页
        4.3.1 企业之间有合作可能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65-69页
        4.3.2 企业之间不合作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69-71页
    4.4 基于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实力非对称企业间产学合作演化博弈分析第71-82页
        4.4.1 企业之间有合作可能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71-79页
        4.4.2 企业之间不合作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79-82页
    4.5 基于时间价值实力非对称企业间产学合作演化博弈分析第82-93页
        4.5.1 企业之间有合作可能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82-88页
        4.5.2 企业之间不合作的合作创新策略博弈第88-91页
        4.5.3 仿真分析第91-93页
    4.6 结论与启示第93-95页
第五章 基于技术溢出的产学合作创新博弈分析第95-104页
    5.1 基本假设第95页
    5.2 企业A与大学合作创新,企业B不创新第95-100页
        5.2.1 三方收益分析第95-96页
        5.2.2 命题第96-100页
    5.3 两家企业都与大学合作创新第100-103页
        5.3.1 三方收益分析第100-101页
        5.3.2 命题第101-103页
    5.4 结论第103-104页
第六章 三级供应链内产学合作创新博弈分析第104-120页
    6.1 基本假设第104页
    6.2 企业A创新,企业B不创新第104-114页
        6.2.1 最优产量第104-106页
        6.2.2 三方收益分析第106-108页
        6.2.3 命题第108-114页
    6.3 企业A和企业B同时创新第114-118页
        6.3.1 古诺产量第114页
        6.3.2 三方收益第114-116页
        6.3.3 命题第116-118页
    6.4 供应链与非供应链创新比较第118-119页
    6.5 结论第119-120页
第七章 产学合作创新收益分配研究第120-154页
    7.1 价格提升双边努力产学协同创新收益分配第120-132页
        7.1.1 假设第120页
        7.1.2 模型结构第120-121页
        7.1.3 非合作博弈分析第121-126页
        7.1.4 合作博弈分析第126-130页
        7.1.5 算例第130-132页
    7.2 价格提升与双边努力且激励的产学合作收益分配第132-144页
        7.2.1 假设第132页
        7.2.2 模型结构第132-133页
        7.2.3 非合作博弈分析第133-135页
        7.2.4 合作博弈分析第135-141页
        7.2.5 算例第141-142页
        7.2.6 算例比较第142-144页
    7.3 弱肉强食模型下的产学合作收益分配第144-152页
        7.3.1 弱肉强食基本模型第144-145页
        7.3.2 弱肉强食模型第145页
        7.3.3 成本节约型产学合作创新收益分配第145-148页
        7.3.4 三级供应链产学合作创新收益分配第148-152页
    7.4 结论第152-15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54-156页
    8.1 本文主要结论第154-155页
    8.2 局限和展望第155-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71-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民族政治重要论述研究
下一篇:协同治理视角下工会工作研究--以河南省工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