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烟草近红外校正模型和预测过程中的误差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11-13页
        1.2.1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第11-12页
        1.2.2 近红外光谱法的技术特点第12-13页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第13-16页
        1.3.1 光谱预处理第13-15页
        1.3.2 定量分析第15-16页
        1.3.3 定性分析第16页
    1.4 近红外定量误差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1.4.1 光谱误差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2 样品误差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3 校正误差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4 预测误差研究现状第24-25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1 课题来源第25页
        1.5.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2章 水分含量的烟草近红外误差研究第28-40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2.2.1 材料、仪器及软件第28-29页
        2.2.2 卷烟样品的制备第29页
        2.2.3 光谱采集和化学成分检测第29页
    2.3 微波烘箱干燥效率分析第29-31页
        2.3.1 微波和烘箱参数的选择第29-30页
        2.3.2 微波场均匀性探究第30-31页
        2.3.3 微波和烘箱干燥效率探究第31页
    2.4 水分含量对卷烟近红外烟丝、烟末近红外谱图和主成分的影响第31-33页
        2.4.1 水分含量对卷烟近红外谱图的影响第31-32页
        2.4.2 水分含量对卷烟主成分的影响第32-33页
    2.5 微波、烘箱干燥后的近红外预测误差分析第33-39页
        2.5.1 卷烟烟丝、烟末模型的建立第33-35页
        2.5.2 微波、烘箱干燥后的近红外预测结果分析第35-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不同生态-香型风格产区模型的预测误差研究第40-59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0页
    3.2 样品制备和光谱采集第40-46页
        3.2.1 样品来源第40-43页
        3.2.2 仪器和软件第43页
        3.2.3 样品制备第43页
        3.2.4 参考值检测第43-44页
        3.2.5 光谱采集第44页
        3.2.6 模型评价参数第44-46页
    3.3 模型的建立第46-52页
        3.3.1 校正集和预测集样品的划分第46-47页
        3.3.2 预处理方法选择第47页
        3.3.3 主成分数确定第47-48页
        3.3.4 不同产地模型和总模型的建立第48-52页
    3.4 分产区模型和总模型的性能指标对比第52-53页
    3.5 不同产区模型预测误差分析第53-58页
        3.5.1 独立验证集样品选择第53-54页
        3.5.2 误差评价参数第54页
        3.5.3 外部独立验证集预测误差第54-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仪器误差分析及模型转移研究第59-84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59-60页
    4.2 模型转移算法介绍第60-63页
        4.2.1 偏移量校正第60-61页
        4.2.2 斜率/截距校正第61页
        4.2.3 光谱空间转换(SST)第61-62页
        4.2.4 其他算法第62-63页
    4.3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4.3.1 仪器与材料第63页
        4.3.2 样品制备、光谱采集和化学成分检测第63-64页
        4.3.3 标准样品的选取第64-65页
        4.3.4 传递结果评价第65页
    4.4 仪器间定性误差分析第65-71页
        4.4.1 Discriminantanalysis定性判定第65-66页
        4.4.2 近红外光谱分析第66-68页
        4.4.3 主成分分析第68页
        4.4.4 主成分-马氏距离的判别分析第68-71页
    4.5 模型的建立与可行性分析第71-75页
        4.5.1 主机模型的建立第71-74页
        4.5.2 模型精密度检验第74-75页
    4.6 转移结果分析第75-82页
        4.6.1 模型转移必要性判定第75-77页
        4.6.2 模型转移结果分析第77-80页
        4.6.3 新算法研究第80-82页
    4.7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84-87页
    5.1 论文总结第84-85页
    5.2 创新点第85-86页
    5.3 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93-94页
附录2 主要程序源代码第94-96页
附录3 复烤片烟总模型样品流动分析数据第96-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天然甘草酸骨架的响应性超分子凝胶
下一篇:三价铑催化构建β-芳基酮的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