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3-3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感应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1.2.1 感应电机振动和噪声的分类 | 第14-16页 | 
| 1.2.2 感应电机振动和噪声抑制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 1.3 感应电机定子电流谐波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 1.4 感应电机损耗的研究综述 | 第22-32页 | 
| 1.4.1 感应电机损耗的分类 | 第22-23页 | 
| 1.4.2 感应电机损耗抑制的研究概况 | 第23-32页 | 
|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结构 | 第32-33页 | 
| 2 三相感应电机的谐波磁场分析及电磁嗓声产生机理 | 第33-67页 | 
| 2.1 引言 | 第33页 | 
| 2.2 三相感应电机的谐波磁场分析 | 第33-58页 | 
| 2.2.1 定子绕组磁动势谐波分析 | 第33-35页 | 
| 2.2.2 定子绕组产生的气隙磁密谐波 | 第35-36页 | 
| 2.2.3 定、转子参考坐标系 | 第36-37页 | 
| 2.2.4 定子绕组磁密产生的定、转子感应电动势 | 第37-41页 | 
| 2.2.5 转子绕组磁动势谐波分析 | 第41-43页 | 
| 2.2.6 转子绕组磁密产生的定、转子感应电动势 | 第43-46页 | 
| 2.2.7 定、转子绕组电压方程 | 第46-47页 | 
| 2.2.8 电机基波合成磁动势 | 第47-49页 | 
| 2.2.9 定、转子槽开口的影响 | 第49-51页 | 
| 2.2.10 定、转子绕组齿谐波磁场和磁导齿谐波磁场的关系 | 第51-53页 | 
| 2.2.11 定、转子偏心的影响 | 第53-54页 | 
| 2.2.12 定、转子铁芯饱和的影响 | 第54-55页 | 
| 2.2.13 小结 | 第55-58页 | 
| 2.3 三相感应电机的电磁振动和噪声产生机理分析 | 第58-66页 | 
| 2.3.1 感应电机径向电磁力波分析 | 第58-63页 | 
| 2.3.2 电机定子和机壳的振动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3 降低感应电机电磁振动和嗓声的辅助槽结构 | 第67-89页 |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 3.2 转子辅助槽降噪技术的原理 | 第68-72页 | 
| 3.3 仿真分析 | 第72-77页 | 
| 3.3.1 转子辅助槽的尺寸优化 | 第72-74页 | 
| 3.3.2 转子齿部开辅助槽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74-77页 | 
| 3.4 实验验证 | 第77-82页 | 
| 3.5 定子辅助槽降噪技术 | 第82-8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 4 转子闭口槽感应电机定子电流谐波分析 | 第89-111页 | 
| 4.1 引言 | 第89-91页 | 
| 4.2 理论分析 | 第91-99页 | 
| 4.2.1 定子绕组产生的气隙磁密谐波 | 第91-92页 | 
| 4.2.2 转子闭口槽桥拱饱和的影响 | 第92-95页 | 
| 4.2.3 定子电流谐波的产生机理 | 第95-99页 | 
| 4.3 绕组Y连接感应电机的定子电流谐波分析 | 第99-108页 | 
| 4.3.1 仿真分析 | 第99-106页 | 
| 4.3.2 实验验证 | 第106-108页 | 
| 4.4 绕组△连接感应电机的定子电流谐波分析 | 第108-11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5 铁芯自扣片对电机附加损耗的影响 | 第111-131页 | 
| 5.1 引言 | 第111-112页 | 
| 5.2 自扣片的仿真模型分析 | 第112-118页 | 
| 5.2.1 V型扣点简介 | 第112-113页 | 
| 5.2.2 自扣片扣点间的电气连接情况分析 | 第113-114页 | 
| 5.2.3 自扣片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和仿真 | 第114-116页 | 
| 5.2.4 自扣片的二维有限元模型 | 第116-118页 | 
| 5.3 带自扣片结构的感应电机的二维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118-128页 | 
| 5.3.1 感应电机的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 第118-120页 | 
| 5.3.2 定子铁芯上扣点数量的影响 | 第120-125页 | 
| 5.3.3 定子铁芯上扣点位置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 5.3.4 定子铁芯上扣点尺寸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3-14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