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1-27页 |
1.1 恶臭气体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 恶臭污染的性质 | 第12-13页 |
1.3 恶臭的产生及来源 | 第13-15页 |
1.3.1 畜禽养殖场的恶臭污染 | 第13-14页 |
1.3.2 垃圾转运及填埋场的恶臭污染 | 第14页 |
1.3.3 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 | 第14-15页 |
1.4 恶臭污染控制 | 第15-20页 |
1.4.1 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 | 第15-16页 |
1.4.2 恶臭污染物控制方法 | 第16-20页 |
1.5 恶臭污染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6 生物法去除臭气的主要微生物种群 | 第22-24页 |
1.6.1 降解硫化氢的微生物 | 第22-23页 |
1.6.2 降解氨气的微生物 | 第23-24页 |
1.7 生物除臭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4页 |
1.8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7页 |
1.8.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2 除臭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 第27-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菌种来源 | 第27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2.1.3 试验药品 | 第27页 |
2.1.4 培养基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1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 第28-29页 |
2.2.2 菌种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9页 |
2.2.3 菌种的rRNA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2.2.5 生长曲线的测定及pH变化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2.3.1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 第30页 |
2.3.2 菌种的形态特征 | 第30-31页 |
2.3.3 菌种的rRNA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3.4 生长曲线的测定及pH变化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菌株性能的鉴定 | 第37-65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37页 |
3.1.1 实验设备 | 第37页 |
3.1.2 试验药品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8页 |
3.2.1 实验设计 | 第37-43页 |
3.2.2 检测方法 | 第43-4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3.3.1 菌种的BiologPlate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3.3.2 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于NH4+和S2-的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3 除臭菌种的最佳配比 | 第57-60页 |
3.3.4 复合微生物制剂各组分的除臭效果 | 第6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微生物除臭制剂的应用 | 第65-7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4.1.1 实验设备 | 第65页 |
4.1.2 培养基 | 第6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5-69页 |
4.2.1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第65页 |
4.2.2 微生物除臭剂的应用试验 | 第65-6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4.3.1 吸污净化车的除臭应用 | 第69-70页 |
4.3.2 化粪池的除臭应用 | 第70-72页 |
4.3.3 垃圾转运站的除臭应用 | 第72-73页 |
4.3.4 垃圾填埋场的除臭应用 | 第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建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