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A-USC机组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A-USC机组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金属高温水蒸汽氧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金属水蒸汽氧化的危害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氧化实验标准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氧化理论和实验方法 | 第16-24页 |
2.1 金属水蒸汽氧化理论 | 第16-19页 |
2.1.1 金属水蒸汽氧化基本理论 | 第16页 |
2.1.2 金属高温氧化热力学 | 第16-17页 |
2.1.3 金属高温氧化动力学 | 第17-19页 |
2.2 水蒸汽氧化实验及实验材料介绍 | 第19-23页 |
2.2.1 实验材料介绍 | 第19-20页 |
2.2.2 实验材料加工步骤 | 第20-21页 |
2.2.3 实验台结构与操作 | 第21-22页 |
2.2.4 检测手段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高温水蒸汽氧化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 | 第24-52页 |
3.1 Inconel740H的蒸汽氧化实验结果 | 第24-34页 |
3.1.1 Inconel740H的氧化增重情况 | 第24-25页 |
3.1.2 Inconel740H的氧化层表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25-27页 |
3.1.3 Inconel740H的氧化层横截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27-29页 |
3.1.4 Inconel740H的氧化层元素分析 | 第29-32页 |
3.1.5 小结 | 第32-34页 |
3.2 Haynes282的蒸汽氧化实验结果 | 第34-43页 |
3.2.1 Haynes282的氧化增重情况 | 第34页 |
3.2.2 Haynes282的氧化层表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34-38页 |
3.2.3 Haynes282的氧化层横截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38-39页 |
3.2.4 Haynes282的氧化层元素分析 | 第39-41页 |
3.2.5 小结 | 第41-43页 |
3.3 Inconel617B的蒸汽氧化实验结果 | 第43-49页 |
3.3.1 Inconel617B的氧化增重情况 | 第43页 |
3.3.2 Inconel617B的氧化层表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43-45页 |
3.3.3 Inconel617B的氧化层横截面微观形貌检测 | 第45-46页 |
3.3.4 Inconel617B的氧化层元素分析 | 第46-49页 |
3.3.5 小结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氧化机理探讨 | 第52-57页 |
4.1 温度对镍基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 铬元素含量对镍基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 氧分压对镍基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其它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