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9页 |
1.1 农药概述 | 第8-9页 |
1.1.1 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 | 第8页 |
1.1.2 农药残留检测现状 | 第8-9页 |
1.2 2,3,4,6-四氯酚的简介 | 第9-10页 |
1.2.1 氯酚类的概述 | 第9页 |
1.2.2 2,3,4,6-四氯酚的性质 | 第9页 |
1.2.3 2,3,4,6-四氯酚的毒理学性质 | 第9-10页 |
1.2.4 2,3,4,6-四氯酚的检测方法 | 第10页 |
1.3 碳点的简介 | 第10-14页 |
1.3.1 碳点的概述 | 第10页 |
1.3.2 碳点的结构 | 第10页 |
1.3.3 碳点的性质 | 第10-11页 |
1.3.4 碳点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3.5 碳点的修饰 | 第13-14页 |
1.3.6 碳点的应用 | 第14页 |
1.4 分子印迹技术的简介 | 第14-17页 |
1.4.1 分子印迹技术的概述 | 第15页 |
1.4.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5页 |
1.4.3 分子印迹技术的种类 | 第15页 |
1.4.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4.5 分子印迹的应用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5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碳点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2 碳点分子印迹复合材料(CDs@MIP)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CDs@MIP的表征 | 第22页 |
2.2.4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22页 |
2.2.5 CDs@MIP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22-23页 |
2.2.6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4页 |
3.1 碳点的合成原理 | 第25页 |
3.2 碳点分散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3.2.1 碳点对分散溶液的选择 | 第25-26页 |
3.2.2 碳点稀释倍数的优化 | 第26-27页 |
3.3 碳点的表征 | 第27-30页 |
3.4 CDs@MIP的合成原理 | 第30-31页 |
3.5 CDs@MIP的条件的优化 | 第31-34页 |
3.5.1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1页 |
3.5.2 功能单体的选择 | 第31-32页 |
3.5.3 交联剂的选择 | 第32页 |
3.5.4 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配比的优化 | 第32-33页 |
3.5.5 溶剂体积的优化 | 第33页 |
3.5.6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33-34页 |
3.6 碳点-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4-36页 |
3.7 CDs@MIP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36-39页 |
3.8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9-40页 |
3.9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0-44页 |
3.9.1 碳点分子印迹复合材料荧光传感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3.9.2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1-43页 |
3.9.3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43-44页 |
4 结论 | 第44-45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44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4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5 展望 | 第45-4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8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