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40页 |
1.3.1 国内外智库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1.3.2 智库信息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30-39页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39-40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40-4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42-44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44-4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45-65页 |
2.1 新媒体相关概念 | 第45-50页 |
2.1.1 新媒体的概念 | 第45-46页 |
2.1.2 新媒体的特点 | 第46-47页 |
2.1.3 新媒体的分类 | 第47-48页 |
2.1.4 新媒体对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 | 第48-50页 |
2.2 智库相关概念 | 第50-54页 |
2.2.1 智库的概念 | 第50-51页 |
2.2.2 智库的类型 | 第51-53页 |
2.2.3 智库的功能 | 第53-54页 |
2.3 信息传播理论 | 第54-57页 |
2.4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57-59页 |
2.5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59-61页 |
2.6 说服理论 | 第61-6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内在机理 | 第65-89页 |
3.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相关概念 | 第65-70页 |
3.1.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内涵 | 第65-66页 |
3.1.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特征 | 第66-69页 |
3.1.3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功能 | 第69-70页 |
3.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方式及过程 | 第70-74页 |
3.2.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方式 | 第70-72页 |
3.2.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过程 | 第72-74页 |
3.3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 | 第74-82页 |
3.3.1 智库信息传播主体要素 | 第74-76页 |
3.3.2 智库信息传播客体要素 | 第76-79页 |
3.3.3 智库信息传播技术要素 | 第79-80页 |
3.3.4 智库信息传播环境要素 | 第80页 |
3.3.5 智库信息传播各要素间关系分析 | 第80-82页 |
3.4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动力 | 第82-86页 |
3.4.1 智库信息传播主体需求驱动的内部动力 | 第83-85页 |
3.4.2 智库信息传播环境和技术刺激的外部动力 | 第85-86页 |
3.5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内在机理模型构建 | 第86-8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 第89-115页 |
4.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构建 | 第89-92页 |
4.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第92-97页 |
4.2.1 智库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研究假设 | 第92-95页 |
4.2.2 智库信息传播客体方面的研究假设 | 第95页 |
4.2.3 智库信息传播环境方面的研究假设 | 第95-96页 |
4.2.4 智库信息传播技术方面的研究假设 | 第96-97页 |
4.2.5 智库信息传播意向方面的研究假设 | 第97页 |
4.3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97-103页 |
4.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97-98页 |
4.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98-100页 |
4.3.3 结构模型检验 | 第100-103页 |
4.4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 第103-109页 |
4.4.1 基于DEMATEL方法的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04页 |
4.4.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104-109页 |
4.5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 第109-113页 |
4.5.1 智库信息传播主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4.5.2 智库信息传播客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4.5.3 智库信息传播环境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 | 第112页 |
4.5.4 智库信息传播技术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 第115-144页 |
5.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网络形成和演化 | 第115-124页 |
5.1.1 智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形成 | 第115-117页 |
5.1.2 智库信息传播网络拓扑结构 | 第117-120页 |
5.1.3 智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动态演化 | 第120-124页 |
5.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测量指标 | 第124-127页 |
5.2.1 网络密度分析指标 | 第125页 |
5.2.2 网络中心性分析指标 | 第125-126页 |
5.2.3 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指标 | 第126-127页 |
5.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网络分析—以智库微博为例 | 第127-141页 |
5.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27-129页 |
5.3.2 商界智库微博非移动端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 | 第129-134页 |
5.3.3 商界智库微博移动端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 | 第134-141页 |
5.4 智库微博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信息传播网络特征对比分析 | 第141-14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6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44-162页 |
6.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的概念及评价维度 | 第144-145页 |
6.1.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的概念 | 第144-145页 |
6.1.2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维度 | 第145页 |
6.2 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初步筛选 | 第145-153页 |
6.2.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文献综述及深度访谈法 | 第146-151页 |
6.2.2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初步筛选 | 第151-153页 |
6.3 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53-159页 |
6.3.1 模糊集理论-DEA方法 | 第153-156页 |
6.3.2 样本选择及实证研究 | 第156-158页 |
6.3.3 评价指标的修正和确立 | 第158-159页 |
6.4 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方式 | 第159-1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第7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方法 | 第162-180页 |
7.1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目标 | 第162页 |
7.2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方法 | 第162-172页 |
7.2.1 PSO-BP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 第162-164页 |
7.2.2 PSO-BP神经网络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 | 第164-165页 |
7.2.3 基于PSO-BP的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过程 | 第165-172页 |
7.3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应用研究——以智库微信公众号为例 | 第172-178页 |
7.3.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第172-173页 |
7.3.2 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分析 | 第173-176页 |
7.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176-17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78-180页 |
第8章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促进策略 | 第180-196页 |
8.1 智库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促进策略 | 第180-183页 |
8.1.1 提升智库综合实力及新媒体运作水平 | 第180-181页 |
8.1.2 强化智库对新媒体的重视 | 第181-182页 |
8.1.3 提升智库信息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 | 第182页 |
8.1.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 第182-183页 |
8.2 智库信息传播客体方面的促进策略 | 第183-186页 |
8.2.1 加强智库信息质量管控 | 第184页 |
8.2.2 提高智库信息时效性 | 第184-185页 |
8.2.3 丰富智库信息的类型和形式 | 第185-186页 |
8.2.4 注重智库信息的组织和保存 | 第186页 |
8.3 智库信息传播环境方面的促进策略 | 第186-188页 |
8.3.1 健全智库新媒体相关制度建设 | 第187页 |
8.3.2 改善智库信息传播环境氛围 | 第187-188页 |
8.4 智库信息传播技术方面的促进策略 | 第188-190页 |
8.4.1 搭建智库信息传播新媒体平台 | 第188页 |
8.4.2 拓宽智库信息传播渠道 | 第188-190页 |
8.4.3 提升智库新媒体平台性能 | 第190页 |
8.4.4 提高智库信息传播精准性 | 第190页 |
8.5 智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方面的促进策略 | 第190-193页 |
8.5.1 扩大智库信息传播网络规模 | 第191页 |
8.5.2 维持传播网络结构稳定性 | 第191-192页 |
8.5.3 提高智库信息传播网络连通性 | 第192-193页 |
8.5.4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舆论引导作用 | 第193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93-196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6-201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96-199页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99-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5页 |
附录 | 第215-226页 |
研究成果 | 第226-227页 |
致谢 | 第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