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声学论文

“声”反射与“场”氛围--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的声场原理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研究起源和研究内容第7-8页
    二、国内外现状第8页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第9页
    五、研究结构第9-10页
第一章 声音、声场相关概念、原理与运用第10-19页
    第一节 声反射与声场第10-12页
        一、声音反射的原理第10-11页
        二、反射声的声场效应第11-12页
    第二节 共振与混响第12-13页
        一、声音共振的原理第12页
        二、声音的混响原理第12-13页
    第三节 、建筑的应用第13-18页
        一、回音建筑第13-15页
        二、戏院舞台第15-17页
        三、其他(钟楼、鼓楼)第17-18页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的构筑特征第19-28页
    第一节 独特的创意第19-22页
        一、神秘、敬畏的心理暗示第19-21页
        二、新颖、主动的交互设计第21-22页
    第二节 全局式经营第22-27页
        一、主体建筑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造势)第22-25页
        二、主体建筑声场构成(原理)第25-26页
        三、音效发生技术支持(材料)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的声场原理第28-45页
    第一节 、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与圜丘第28-31页
        一、场域音效特质第28-29页
        二、发声原理分析第29-30页
        三、建筑形制的“支持”第30-31页
    第二节 、河南郏县宝轮寺塔第31-33页
        一、场域音效特质第31-32页
        二、发声原理分析第32页
        三、建筑形制的“支持”第32-33页
    第三节 、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第33-34页
        一、场域音效特质第33-34页
        二、发声原理分析第34页
        三、建筑形制的“支持”第34页
    第四节 、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塔第34-44页
        一、场域音效特质第34-38页
        二、发声原理分析第38-42页
        三、建筑形制的“支持”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回音”设计第45-49页
    第一节 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45-47页
        一、需求分析第45页
        二、技术条件第45-47页
    第二节 设计策略总结第47-48页
        一、实践考察第47-48页
        二、互动性实施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基于“声”反射的“场”氛围营造实践操作第49-73页
    第一节 项目概况与主题定位第49-50页
    第二节 声效分析与声场构成第50-54页
    第三节 形式组织与建构要诣第54-67页
    第四节 空间氛围与互动参与第67-68页
    小结第68-73页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作者介绍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亳州果露酒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湛江港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