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罗斯冰架冰间湖产冰量时空变化研究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冰间湖分布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2 冰间湖产冰量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3 产冰量计算的误差来源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3-2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数据及方法 | 第28-56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8-38页 |
2.1.1 南极概况 | 第28-32页 |
2.1.2 海冰概况 | 第32-36页 |
2.1.3 罗斯海概况 | 第36-38页 |
2.2 研究数据 | 第38-47页 |
2.2.1 被动微波遥感数据 | 第39-44页 |
2.2.2 再分析气象数据 | 第44页 |
2.2.3 AWS自动气象站风速数据 | 第44-45页 |
2.2.4 陆地和冰架掩膜数据 | 第45-46页 |
2.2.5 冰山轨迹数据 | 第46页 |
2.2.6 海洋盐度数据 | 第46-47页 |
2.3 研究方法概述 | 第47-56页 |
2.3.1 冰间湖地理分布的提取 | 第47-50页 |
2.3.2 冰间湖产冰量参数化方案 | 第50-53页 |
2.3.3 产冰量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53-56页 |
第三章 罗斯冰架冰间湖地理分布及产冰量时空变化 | 第56-74页 |
3.1 概述 | 第56页 |
3.2 冰间湖地理分布 | 第56-62页 |
3.3 产冰量空间变化 | 第62-67页 |
3.4 产冰量时间变化 | 第67-73页 |
3.4.1 产冰量时间序列分析 | 第67-70页 |
3.4.2 产冰量季节变化 | 第70-73页 |
3.5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热通量组分研究 | 第74-88页 |
4.1 概述 | 第74页 |
4.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4-81页 |
4.2.1 测试结果 | 第75-77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4.3 热通量组分与模型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81-86页 |
4.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影响罗斯冰架冰间湖产冰量的环境因素 | 第88-102页 |
5.1 概述 | 第88-89页 |
5.2 风力对冰间湖的影响分析 | 第89-97页 |
5.2.1 风速对冰间湖面积的影响分析 | 第89-90页 |
5.2.2 风速对产冰量的影响分析 | 第90-94页 |
5.2.3 极端天气过程分析 | 第94-97页 |
5.3 冰山对产冰量空间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97-99页 |
5.4 冰架对产冰量空间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99-100页 |
5.5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2-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