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转向系零部件论文

基于试验工况的转向节CAE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CAE技术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CAE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第10-12页
        1.2.2 国内外CAE应用现状第12-13页
    1.3 转向节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7-29页
    2.1 有限元理论及相关软件介绍第17-20页
        2.1.1 有限元方法的历史第17-18页
        2.1.2 有限元分析的力学基础第18页
        2.1.3 有限元软件一般分析流程第18-19页
        2.1.4 HyperWorks软件简介第19-20页
    2.2 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0-26页
        2.2.1 几何清理第21页
        2.2.2 网格划分及单元质量检查第21-24页
        2.2.3 材料特性研究第24页
        2.2.4 材料属性设置第24-26页
    2.3 转向节模态分析第26-28页
        2.3.1 模态理论第26-27页
        2.3.2 计算结果第27-28页
        2.3.3 模态分析评估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转向节强度分析第29-44页
    3.1 转向节静破坏台架试验第29-33页
        3.1.1 静破坏试验方法第29-31页
        3.1.2 试验设备第31-32页
        3.1.3 试验结果第32-33页
    3.2 非线性分析计算理论第33-37页
        3.2.1 隐式算法和显示算法的比较第34-36页
        3.2.2 Newton-Raphson(N-R)迭代法第36页
        3.2.3 OptiStruct算法介绍第36-37页
    3.3 转向节静破坏有限元仿真第37-43页
        3.3.1 边界条件设置第37-38页
        3.3.2 非线性分析参数设置第38-40页
        3.3.3 结果后处理第40-42页
        3.3.4 结果对比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转向节形状优化及疲劳分析第44-58页
    4.1 转向节自由形状优化第44-46页
        4.1.1 建立优化模型第44-45页
        4.1.2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4.2 疲劳研究概况第46-48页
        4.2.1 国内外疲劳研究发展及现状第47页
        4.2.2 疲劳失效分类第47-48页
    4.3 疲劳分析理论第48-50页
        4.3.1 疲劳分析中应力循环特征的描述第48页
        4.3.2 疲劳分析方法第48-49页
        4.3.3 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第49-50页
    4.4 转向节疲劳仿真第50-57页
        4.4.1 疲劳分析软件及分析流程第50-51页
        4.4.2 疲劳试验工况第51-52页
        4.4.3 材料基本S-N曲线的获取第52-53页
        4.4.4 平均应力修正第53-54页
        4.4.5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第54-55页
        4.4.6 转向节疲劳分析结果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总结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TM32的纯电动汽车运行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复配饲喂肉鸡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