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3 小结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概述第18-27页
    2.1 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1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概念第18页
        2.1.2 融资性担保公司性质第18-19页
    2.2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第19-23页
        2.2.1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特征第19-20页
        2.2.2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第20-21页
        2.2.3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作用第21-22页
        2.2.4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方式第22-23页
    2.3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模式第23页
    2.4 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法律依据第23-26页
        2.4.1 国务院政策文件第24页
        2.4.2 国家部委政策文件第24-25页
        2.4.3 山东省政策文件第25-26页
    2.5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第27-40页
    3.1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现状第27-35页
        3.1.1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情况第27-30页
        3.1.2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机构第30页
        3.1.3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制度第30-31页
        3.1.4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内容第31-32页
        3.1.5 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措施第32-35页
    3.2 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3.2.1 处于政策新旧交替期,监管依据文件不匹配第36页
        3.2.2 监管能力不足第36-37页
        3.2.3 行政执法资格有待认证第37页
        3.2.4 依赖“纸上监管”第37-38页
        3.2.5 扶持政策缺乏第38页
        3.2.6 政银企责任分担不匹配第38-39页
    3.3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国内外融资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借鉴第40-46页
    4.1 德国监管经验第40-41页
        4.1.1 运作模式:自助性担保银行第40页
        4.1.2 免税优惠政策第40-41页
        4.1.3 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健全第41页
    4.2 美国监管经验第41-43页
        4.2.1 运作模式:小企业管理局第41-42页
        4.2.2 政府统一出资设立第42页
        4.2.3 政府统一制定行业标准第42页
        4.2.4 风险共担合理第42-43页
    4.3 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经验第43-44页
        4.3.1 做大做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第43页
        4.3.2 创新“4321”政银担合作模式第43页
        4.3.3 建立健全多层次再担保体系第43-44页
        4.3.4 完善担保绩效考核机制第44页
    4.4 启示第44-45页
        4.4.1 政府支持是行业发展的基础第44页
        4.4.2 财政投入是行业壮大的源泉第44-45页
        4.4.3 风险分担是行业发展的“内动力”第45页
        4.4.4 绩效考核是行业发展的“指挥棒”第45页
    4.5 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加强菏泽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监管的对策第46-51页
    5.1 新时代下的监管思想第46-47页
        5.1.1 准确把握融资担保行业的本源和主业第46页
        5.1.2 准确把握行业改革转型的基本方向第46-47页
        5.1.3 准确把握监管工作的新要求第47页
    5.2 对策及建议第47-50页
        5.2.1 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平稳度过政策交替期第47-48页
        5.2.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推动机构体系建设第48页
        5.2.3 畅通信息,构建上下连通联动的监管体系第48-49页
        5.2.4 多措并举,提升监管能力第49页
        5.2.5 加快执法资格认证,组建行政执法队伍第49-50页
        5.2.6 政府发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第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银行兖州支行网点转型研究
下一篇:Y农商行柜员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