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菲醌抗生素村山醌生物合成途径中碳骨架重排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符号说明第15-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55页
    1.1 细菌中Ⅱ型PKS编码多样性芳香化合物的机制第19-40页
        1.1.1 细菌中Ⅱ型PKS编码的化合物简介第19-20页
        1.1.2 芳香化合物的合成需要聚酮合酶基因簇中多个酶发挥作用第20-23页
        1.1.3 Ⅱ型聚酮起始单元加载机制和聚酮链的延伸第23-26页
        1.1.4 酮基还原酶在产生芳香化合物多样性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第26-31页
        1.1.5 环化酶催化的聚酮化合物不同类型成环方式第31-35页
        1.1.6 氧化酶催化的多种后修饰第35-40页
    1.2 细菌来源的芳香化合物碳骨架重排的研究进展第40-53页
        1.2.1 Fredericamycin A重排研究第42-43页
        1.2.2 Griseorhodin A重排研究第43-46页
        1.2.3 Chartreusin重排研究第46-47页
        1.2.4 PD116198和BE-7585A重排研究第47-49页
        1.2.5 Gilvocarcin重排研究第49-51页
        1.2.6 Jadomycin重排研究第51页
        1.2.7 Kinamycin重排研究第51-53页
        1.2.8 Murayaquinone重排研究第53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53-5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5-85页
    2.1 实验材料第55-67页
        2.1.1 菌株第55-56页
        2.1.2 质粒第56-61页
        2.1.3 引物第61页
        2.1.4 培养基第61-63页
        2.1.5 试剂和缓冲液第63-66页
        2.1.6 抗生素第66-67页
    2.2 实验方法第67-85页
        2.2.1 菌种保藏第67页
        2.2.2 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67页
        2.2.3 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快速检测第67-68页
        2.2.4 链霉菌总DNA的少量快速提取第68页
        2.2.5 大肠杆菌DH10B化学感受态的制备第68页
        2.2.6 大肠杆菌DH10B高效电转感受态的制备第68-69页
        2.2.7 质粒DNA或酶连产物对大肠杆菌化学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69页
        2.2.8 质粒DNA或酶连产物对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69页
        2.2.9 质粒或者酶连产物脱盐第69页
        2.2.10 大肠杆菌与链霉菌属间两亲本接合转移第69-70页
        2.2.11 PCR-Targeting方法敲除目标基因第70-72页
        2.2.12 重组蛋白的构建和表达第72-73页
        2.2.13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浓缩第73-74页
        2.2.14 SDS-PAGE电泳第74-76页
        2.2.15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76页
        2.2.16 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几种开放柱的使用第76-77页
        2.2.17 三亲本接合转移第77-78页
        2.2.18 三亲本高通量接合转移第78页
        2.2.19 高通量发酵和生物活性测定第78-79页
        2.2.20 阳性接合转移子的复证第79页
        2.2.21 BAC质粒的提取第79-80页
        2.2.22 HPLC检测样品的制备、程序等第80页
        2.2.23 相关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第80-83页
        2.2.24 回补质粒的构建第83页
        2.2.25 回补菌株的构建以及发酵检测第83-84页
        2.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4-85页
第三章 村山醌基因簇的发现及直链中间体的确定第85-118页
    3.1 前言第85页
    3.2 村山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第85-93页
        3.2.1 Sgr29 BAC文库高通量异源表达和生物活性筛选第85-86页
        3.2.2 抗菌活性克隆子发酵产物的检测第86-88页
        3.2.3 化合物1-3的结构鉴定第88-90页
        3.2.4 村山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第90-93页
    3.3 村山醌生物合成基因簇边界的确定第93-109页
        3.3.1 基因簇右边界的确定第93-97页
        3.3.2 基因簇调控区域的发现第97-103页
        3.3.3 基因簇左边界的确定第103-104页
        3.3.4 结构基因部分和调控基因部分的再次确认第104-109页
    3.4 村山醌碳骨架重排直链中间体的确定第109-117页
        3.4.1 生物合成基因单基因敲除突变株代谢谱检测及分析第109-113页
        3.4.2 化合物4-6结构鉴定第113-114页
        3.4.3 体内喂养确定碳骨架重排中间体第114-115页
        3.4.4 碳骨架重排中间体6发现的意义第115-117页
    3.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四章 村山醌生物合成途径中碳骨架重排机理研究第118-138页
    4.1 前言第118页
    4.2 参与中间体6到终产物1重排转化的酶的确定第118-120页
    4.3 蛋白MrqO3、MrqO6和MrqO7能够将化合物6转化为村山醌第120-126页
        4.3.1 蛋白MrqO3、MrqO6和MrqO7的表达及纯化第120-123页
        4.3.2蛋白MrqO7、MrqO6和MrqO3体外将底物6转化为村山醌1第123-126页
    4.4 酶促反应顺序的探讨第126-131页
    4.5 底物6经MrqO7催化后底物的确定第131-133页
    4.6 底物6经MrqO7和MrqO6催化后产物的探索第133-134页
    4.7 MrqO3催化机理的探索第134-135页
    4.8 中间体6到终产物1转化过程中碳骨架重排机理的推测第135-137页
    4.9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五章 村山醌生物合成途径的推测第138-144页
    5.1 前言第138页
    5.2 聚酮链的延伸和折叠第138-140页
    5.3 芳香化合物中间体的后修饰第140-141页
    5.4 村山醌到村山内酯转化的研究第141-143页
    5.5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44-147页
    6.1 本研究工作总结第144-145页
    6.2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第145页
    6.3 本研究工作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7页
附录第157-196页
    附录一 本研究中用到的引物第157-172页
    附录二 PCR验证突变质粒得到的预期条带大小及胶图第172-178页
    附录三 化合物1~a、2~b、3~b的核磁数据(溶剂为氘代氯仿)第178-179页
    附录四 化合物4~a、5~b、6~c的核磁数据(溶剂为氘代氯仿)第179-180页
    附录五 NMR图谱第180-193页
    附录六 MrqM和MrqG相关分析第193-196页
致谢第196-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8-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生物医学中的若干反问题
下一篇:海洋立管绕流场及涡激振动的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