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与初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教学衔接概念界定 | 第10页 |
1.2 教学衔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教学衔接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教学衔接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3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1.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4页 |
1.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5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9-49页 |
3.1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第19-31页 |
3.1.1 问卷设计维度 | 第19页 |
3.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2页 |
3.1.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22-31页 |
3.2 初高中阶段生物教学比较及衔接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及衔接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页 |
3.2.2 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及衔接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2.3 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3.3 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 第35-47页 |
3.3.1 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设计与实施 | 第35-44页 |
3.3.2 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设计与实施策略 | 第44-47页 |
3.4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3.4.1 教学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 第47页 |
3.4.2 教学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 建议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建议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 第55-57页 |
附录2 | 第57-58页 |
附录3 | 第58-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