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框架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9-21页
        1.4.1 研究的重难点第19-20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概述第21-31页
    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法治教育第21页
        2.1.2 初中法治教育第21-22页
        2.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第22页
    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目标第22-27页
        2.2.1 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第22-24页
        2.2.2 法治教育实际教学目标第24-27页
    2.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内容分布第27-29页
        2.3.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总体内容第27-28页
        2.3.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具体内容第28-29页
    2.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意义第29-31页
        2.4.1 提升法治素养,防范违法犯罪第29-30页
        2.4.2 推进依法治校,净化学校环境第30页
        2.4.3 培育法治精神,奠定法治基础第30-31页
第3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现状第31-38页
    3.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5页
        3.1.1 教育背景:“两个强化,两个弱化”的趋势第31-32页
        3.1.2 教育成效:不容乐观,初中生法治意识淡薄第32-35页
    3.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5-38页
        3.2.1 法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全,应试倾向凸显第35-36页
        3.2.2 教师法治素养尚待提升,教学理念滞后第36页
        3.2.3 学生缺少主体参与意识,法治意识淡薄第36-37页
        3.2.4 教材与实际教学及需求,存在冲突矛盾第37-38页
第4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原则及实效性提升的对策第38-48页
    4.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原则第38-40页
        4.1.1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第38页
        4.1.2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第38-39页
        4.1.3 法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39-40页
    4.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对策第40-48页
        4.2.1 科学全面评价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第40-42页
        4.2.2 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更新教学理念第42-44页
        4.2.3 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第44-45页
        4.2.4 优化法治教育路径,提升教学实效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编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材发展沿革与审视(1987年—至今)
下一篇:马达加斯加侨资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