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厂论文--工厂设备及安装论文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混联式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的动力学滑模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汽车电泳涂装输送设备概述第11-14页
    1.3 混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第14-16页
        1.3.1 混联机构概述第14-15页
        1.3.2 混联机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5-16页
    1.4 混联机构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1 运动学研究第16页
        1.4.2 动力学研究第16-17页
        1.4.3 混联机构控制算法研究第17-18页
    1.5 滑模控制中抖振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6.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页
        1.6.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7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2-3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简介第22-23页
    2.3 升降翻转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3-27页
        2.3.1 升降翻转机构位置逆解第23-25页
        2.3.2 升降翻转机构位置正解第25-26页
        2.3.3 升降翻转机构雅克比矩阵第26-27页
    2.4 输送机构期望轨迹确定与运动学仿真分析第27-30页
        2.4.1 输送机构的期望轨迹第27-28页
        2.4.2 运动学仿真与分析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动力学分析第31-42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输送机构的动力学建模第31-38页
        3.2.1 拉格朗日原理第31-32页
        3.2.2 笛卡尔空间动力学方程第32-38页
        3.2.3 关节空间动力学方程第38页
    3.3 动力学仿真与分析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的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设计第42-55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滑模控制基本原理第42-45页
        4.2.1 滑模控制的三种基本特性第43-44页
        4.2.2 滑模控制的动态品质第44-45页
    4.3 输送机构的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设计第45-49页
        4.3.1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动力学滑模控制律设计第45-47页
        4.3.2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动力学滑模控制器稳定性分析第47-49页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系统构建及实验研究第55-80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55-56页
    5.3 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56-61页
        5.3.1 上位机PC第56-57页
        5.3.2 多轴运动器UMAC第57-59页
        5.3.3 伺服驱动系统第59页
        5.3.4 控制系统供电电路第59-61页
        5.3.5 位置检测装置第61页
    5.4 新型趋近律动力学滑模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1-74页
        5.4.1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第61-62页
        5.4.2 下位机UMAC运动控制程序开发第62-67页
        5.4.3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67-74页
    5.5 输送机构的运动控制实验研究第74-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混联式汽车电泳涂装输送机构的改进积分次优二阶滑模控制
下一篇: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