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阿尔茨海默症概述 | 第13页 |
1.2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概述 | 第13-22页 |
1.2.1 基因突变学说 | 第14-15页 |
1.2.2 Aβ级联假说 | 第15页 |
1.2.3 Tau过度磷酸化假说 | 第15-16页 |
1.2.4 线粒体功能障碍假说 | 第16-20页 |
1.2.4.1 线粒体动力学异常 | 第17-18页 |
1.2.4.2 线粒体运输障碍 | 第18-19页 |
1.2.4.3 线粒体生物能量损伤和氧化应激 | 第19-20页 |
1.2.5 线粒体自噬异常 | 第20-22页 |
1.2.6 其他假说 | 第22页 |
1.3 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策略 | 第22-30页 |
1.3.1 以Aβ为靶点的相关药物 | 第23-25页 |
1.3.1.1 疫苗 | 第23页 |
1.3.1.2 APP加工酶抑制剂 | 第23-24页 |
1.3.1.3 Aβ抗聚集剂 | 第24-25页 |
1.3.2 以Tau为靶点的相关药物 | 第25页 |
1.3.3 以线粒体为靶点的相关策略 | 第25-29页 |
1.3.3.1 抑制线粒体分裂的干预治疗 | 第26页 |
1.3.3.2 线粒体靶向的抗氧化剂和化合物 | 第26-28页 |
1.3.3.3 自噬/线粒体自噬的干预治疗 | 第28-29页 |
1.3.4 其他药物 | 第29-30页 |
1.4 硒类药物在AD中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5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39页 |
2.1.1 实验模型 | 第32页 |
2.1.1.1 细胞模型 | 第32页 |
2.1.1.2 动物模型 | 第32页 |
2.1.2 实验药物 | 第32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32-34页 |
2.1.4 实验抗体 | 第34-35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1.6 实验试剂配制 | 第36-39页 |
2.1.6.1 硒代蛋氨酸(Se-Met)配制 | 第36页 |
2.1.6.2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第36-37页 |
2.1.6.3 Westernblot试剂 | 第37-38页 |
2.1.6.4 原代神经元培养试剂 | 第38页 |
2.1.6.5 细胞系培养试剂 | 第38-3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9-53页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9页 |
2.2.2 实验动物药物治疗 | 第39页 |
2.2.3 细胞系分组 | 第39页 |
2.2.4 小鼠脑组织解剖 | 第39-40页 |
2.2.5 蛋白提取及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40-44页 |
2.2.6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第44-45页 |
2.2.7 皮层原代神经元培养 | 第45-46页 |
2.2.8 细胞系培养 | 第46-47页 |
2.2.9 线粒体损伤检测 | 第47-52页 |
2.2.9.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及相关自噬体 | 第47页 |
2.2.9.2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47-49页 |
2.2.9.3 线粒体ATP检测 | 第49-50页 |
2.2.9.4 细胞内ROS检测 | 第50页 |
2.2.9.5 细胞凋亡检测 | 第50-52页 |
2.2.10 图像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3-70页 |
3.1 Se-Met对3×Tg-AD小鼠模型中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调控作用 | 第53-57页 |
3.1.1 Se-Met对8月龄3×Tg-AD小鼠模型中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影响 | 第53-55页 |
3.1.1.1 皮层区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3-54页 |
3.1.1.2 皮层区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4页 |
3.1.1.3 皮层区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4-55页 |
3.1.1.4 皮层区线粒体活性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5页 |
3.1.2 Se-Met对4月龄3×Tg-AD小鼠模型中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影响 | 第55-57页 |
3.1.2.1 皮层区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5-56页 |
3.1.2.2 皮层区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6-57页 |
3.1.2.3 皮层区线粒体活性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7页 |
3.2 Se-Met对3×Tg-AD小鼠皮层区原代神经元中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调控作用 | 第57-60页 |
3.2.1 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7-58页 |
3.2.2 原代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8-59页 |
3.2.3 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9页 |
3.2.4 原代神经元线粒体活性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59-60页 |
3.2.5 Se-Met对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检测 | 第60页 |
3.3 Se-Met对N2a-SW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调控作用 | 第60-70页 |
3.3.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N2a-SW细胞线粒体形态及相关自噬体 | 第60-61页 |
3.3.2 N2a-SW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61-62页 |
3.3.3 N2a-SW细胞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62-63页 |
3.3.4 N2a-SW细胞线粒体活性相关蛋白水平检测 | 第63页 |
3.3.5 N2a-SW细胞自噬/线粒体自噬水平检测 | 第63-65页 |
3.3.6 Se-Met对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检测 | 第65-67页 |
3.3.7 Se-Met对线粒体合成能量的作用检测 | 第67页 |
3.3.8 Se-Met对细胞内ROS的作用检测 | 第67-68页 |
3.3.9 Se-Met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检测 | 第68-7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0-77页 |
4.1 Se-Met与AD | 第70-71页 |
4.2 Se-Met对AD模型中线粒体动力学及功能的调控作用 | 第71-74页 |
4.2.1 Se-Met对线粒体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 第71-73页 |
4.2.2 Se-Met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调节作用 | 第73页 |
4.2.3 Se-Met对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73页 |
4.2.4 Se-Met对线粒体损伤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 第73-74页 |
4.3 Se-Met对AD自噬活性的调节作用 | 第74-75页 |
4.4 Se-Met在AD动物和细胞水平的不同调节作用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