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O甲烷化双助剂修饰的Ni/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煤制天然气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煤制天然气工艺第10-11页
    1.3 CO甲烷化反应第11-14页
        1.3.1 CO甲烷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第11-12页
        1.3.2 CO甲烷化反应机理第12-14页
    1.4 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4.1 活性组分第14页
        1.4.2 镍基催化剂中载体的选择第14-16页
        1.4.3 助剂对Ni基催化剂的影响第16-17页
    1.5 甲烷化催化剂的失活第17-18页
        1.5.1 中毒第17页
        1.5.2 烧结第17页
        1.5.3 积碳第17-18页
    1.6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简介第18-19页
    1.7 钙钛矿应用及其制备第19-21页
        1.7.1 钙钛矿的应用第19页
        1.7.2 钙钛矿的制备第19-21页
    1.8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29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4页
    2.3 催化剂表征第24-27页
        2.3.1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BET)第24-25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25页
        2.3.3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25页
        2.3.4 H_2程序升温脱附(H_2-TPD)第25-26页
        2.3.5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第26页
        2.3.6 热重分析(TG)第26页
        2.3.7 拉曼光谱(Raman)第26页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6-27页
    2.4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27-29页
第三章 La_2O_3和CeO_2共同修饰的Ni/SiO_2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第29-53页
    3.1 引言第29-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3页
        3.2.1 30%La_(1-x)Ce_xNiO_3/SiO_2催化剂前驱体的制备第31-32页
        3.2.2 催化剂表征第32页
        3.2.3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第32-3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50页
        3.3.1 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测试第33-34页
        3.3.2 催化剂的CO甲烷化稳定性测试第34-36页
        3.3.3 催化剂的N_2吸附-脱附等温线第36-38页
        3.3.4 催化剂的XRD测试第38-40页
        3.3.5 催化剂的TEM测试第40-43页
        3.3.6 催化剂的XPS测试第43-45页
        3.3.7 稳定性测试后催化剂的XRD第45-46页
        3.3.8 稳定性测试后催化剂的TEM第46-48页
        3.3.9 稳定性测试后催化剂的热重测试第48-50页
        3.3.10 稳定性测试后催化剂的拉曼测试第50页
    3.4 讨论第50-52页
        3.4.1 铈含量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第50-51页
        3.4.2 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第51页
        3.4.3 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La_xM_(1-x)Ni_yN_(1-y)O_3/SiO_2(M:K,Ca,Y,Sr;N:Fe,Co)的甲烷化活性第53-64页
    4.1 引言第53-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5页
        4.2.2 催化剂的表征第55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4.3.1 前驱体30%La_xM_(1-x)Ni_yN_(1-y)O_3/SiO_2 的XRD第55-56页
        4.3.2 还原后30%La_xM_(1-x)Ni_yN_(1-y)O_3/SiO_2 的XRD第56-58页
        4.3.3 样品30%La_xM_(1-x)Ni_yN_(1-y)O_3/SiO_2 的TPR第58页
        4.3.4 样品30%La_xM_(1-x)Ni_yN_(1-y)O_3/SiO_2 的BET测试第58-59页
        4.3.5 催化剂30%La_xM_(1-x)Ni_yN_(1-y)O_3/SiO_2 的活性测试第59-61页
        4.3.6 B位Fe掺杂量的影响第61-63页
    4.4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8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65-66页
    5.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光子聚合技术的蛋白质基微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胺基固态吸附剂的制备及二氧化碳吸附行为研究